图:2015-2020年贫穷指标
资料A
香港中文大学亚太研究所最近进行一项调查,探讨市民大众对贫富悬殊问题的看法。结果发现超过六成半受访者认为贫富悬殊问题严重,八成人要求政府进行更多工作来解决问题,亦有超过四成人认为是社会因素,例如制度不公等导致贫富悬殊。基层团体批评政府一直未能有效解决贫富悬殊问题,指出要尽快推行策略加以改善纾缓。
整理自2022年7月报章资料
资料B
附表:2015-2020年贫穷指标(与一年前及政策介入前的贫穷指标比较)
(a)参考以上资料,分析香港贫富悬殊问题为何不能在短时间内解决。解释你的答案。(8分)
世界趋势方面,工业家不断将工厂迁往低成本的国家,使制造业工人失业,但金融等行业却不受影响。现在是经济全球化年代,不少工序转移至低成本地方。香港制造业亦北移至内地或其他发展中国家,工人被迫失业或转行。这是结构性失业。另一方面,一些非从事制造业的人却不受其影响,更因香港经济优势,如从事金融等,财富得以上升。在这情况下,贫富悬殊不断加剧。要短时间内改变这个现象是十分困难的。总结来说,经济大潮的转变,令某工种的人失业,而商界中人却财富增加,因此问题亦不能在短时间内解决。
大学生向上流动优势不再
向上流动方面,时代的转变,令贫者攀上上流社会的机会减少,而富者则未停止积累财富。上世纪八十年代后,香港不少行业已被大企业把持,例如地产、金融等。结果租金高企。市民大众创业困难,向上流动阶梯减少。其次,上世纪九十年代后,大学教育日趋普及。昔日,年轻人拥有大学学位向上流动的优势已不复见。部分人的流动性减少,原有的富者却不受影响,继续累积财富。总的来说,向上流动机会减少,贫富悬殊问题日趋严重,要在短时间内改变这个现象十分困难。
本土产业方面,现时,香港出现产业倾斜,导致某些行业的人财富大增,而某些行业的人收入停滞。经济发展只偏重某些行业,例如地产、金融等,其他行业发展较缓慢。若从事非偏重行业的人,收入难有大幅增长。而从事某些偏重行业的人,收入得以倍增。对比之下,贫富悬殊日趋严重。总的来说,产业倾斜需要较长时间处理,所以要在短时间内改变贫富悬殊现象十分困难。
(b)“香港贫富悬殊是本港经济转型所致。”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试加以解释。(12分)
同意
产业发展方面,一些产业兴起,一些却没落,使两类产业的从事者的收入差距扩大。在全球化下,不少制造业已转至其他发展中国家,原有从事相关行业的工人失业,结果贫穷过活,或被迫转行至其他行业。另一些人却在全球化下,利用经济发展而获利,增加财富。结果,香港出现贫富悬殊现象。因此,香港贫富悬殊是本港经济转型所致。
政府政策方面,政府在经济转型上,特别注重某些产业的发展,导致香港出现贫富悬殊现象。在全球化下,本港经济转型,一些从事制造业的工人失业,要过贫穷的生活。另一些人却在全球化下,利用经济发展而获利,增加财富。在这情况下,香港出现贫富悬殊现象,并日益严重,是由本港经济转型所致。
中国发展方面,香港制造业商人,把工厂搬往生产成本低的内地,使一部分人失业,另一些不受影响的行业工作者却收入增加。自1978年内地实行改革开放后,香港的制造业角色产生变化。工厂北移,经济转型。不少工人失业,贫穷过活。一些商人却利用这个商机,在内地设厂,减低成本,获利甚丰,增加财富。结果,香港出现贫富悬殊现象。因此,香港贫富悬殊是本港经济转型所致。总的来说,香港贫富悬殊日益严重,是由本港经济转型所致。
不同意
产业发展方面,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本港经济开始转型,不少工人亦成功转至其他行业,如服务业等。不少工人成功转型,一些转型为零售业工作者、一些转型为导游等。近年本港失业率高企,与疫情相关。不少公司结业,导致不少人失业。结果,贫穷人口增加。相反,一些人在疫情期间,仍有能力维持资本或未致失业。总的来说,香港贫富悬殊日益严重,不是由本港经济转型所致。
政府全力支持工人转型
政府政策方面,政府推出不少再培训计划,令不少工人成功转型至其他行业。一直以来,不少工人也乐于参加这些培训计划,以求成功转型。香港政府全力支持工人转型,令工人不致失业。不少人也因此可以就业,如陪月等。现时贫富悬殊是由其他原因造成,如生活成本包括租金、膳食偏高,疫情影响经济等。
转型时间方面,香港经济转型已多时,随着国家在1978年改革开放后,香港工业已慢慢转移至内地,至今已有四十多年,香港工人已适应多时。现时,一些贫穷人口是新来港移民、低收入市民,甚至高学历分子,这与经济转型关系不大。他们的贫穷成因与香港生活成本上升、通货膨胀相关。总的来说,香港贫富悬殊日益严重,不是由本港经济转型所致。
陈志华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