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质主义盛行的年代,财富成为量度个人成就的准绳;但时移世易,不少年轻人追求工作与生活平衡,呷一口台式奶茶、去一趟短程旅行已是生活中的“小确幸”。各位同学对自己的人生又有何追求,怎样的人生才称得上有意义呢?
只求温饱跟动物无异 克服困难努力追梦
殷海光先生在《人生的意义》中将人生分为物理、生物逻辑、生物文化及价值等四个层级。“物理层”指任何生物、死物等物质都受物理定律支配,“生物逻辑层”则指生物受他或牠赖以生存的规律所支配;“生物文化层”指生物懂得创造一些礼仪、形式、习俗、物质等工具,来美化自己的生活;而最高层的“价值层”则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及意识,会追求自己的理想,只有人类能够达到,动物并没有这种追求。只追求温饱及舒适生活,不作任何价值层面追求的人,按殷先生的定义,其实与动物无异。那么,我们要怎样做才算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呢?
随着专上教育普及化,不少年轻人选择继续升学而非踏入社会工作,但这并不代表他们热衷学习。不少学习动机较弱的学生,清楚明白以低学历赚钱生活不容易,心里盘算着延长学生身份后,父母会继续供养他,甚至四周打听毕业后如何能合资格申领综援。但亦有年少辍学、患有过度活跃症甚至经历家暴的年轻人,在慈善团体协助下追寻成为电脑动画师的梦想,下班后饿着肚子赶到学校上课,在设计动画时花数小时对着镜子反复练习也要打好基本功,跟前者为学生身份而读书的人形成鲜明对比。
捐尽家产只为办学 强忍痛楚助孩子入大学
已故慈善家田家炳先生一生节俭,但在公益事业上却毫不吝啬。1982年他捐出价值10多亿元的4栋工业大厦,以成立纯公益性质的“田家炳基金会”,在中国捐助、捐建了300多间包括大中小学、幼儿园在内的教育机构,被誉为百校之父。1997年他更卖掉九龙塘占地900余平方米的大别墅,自己则租住一间小公寓。荣获“七一勋章”的张桂梅老师,为了让云南丽江山区的贫困女生考上大学,捐出绝大部分工资之余还四出筹钱兴建学校。当上校长后却因日夜奔波而患上多种疾病,却仍强忍痛楚每天清早5时督促孩子起床读书,晚上12时在孩子苦读后才让他们关灯睡觉,目的只为了送孩子出大山,进入大学。这两位毕生为教育界牺牲及作出伟大贡献的人物,正是活出有意义人生的典范。
“生有限,活无限”,人生是张没有标准答案的考卷,怎样才算活得有意义因人而异。各位同学在订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前,可多阅读人物志及留意令人感动的真实故事,说不定这些人物或故事主角的人生轨迹能助你开窍。
思考问题:
1.你认为怎样才算是有意义的人生?(提示:可从名成利就、为社会作贡献及克尽本分等角度考虑)
2.你认为人生活得有意义有什么具体步骤?(提示:可从订立清晰目标、制订周详计划及配以实际行动等方向考虑)
香港未来教育协会评论部总监 王伟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