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生活 > 教育 > 正文

那些你不知的历史/收复新疆的将军

2022-12-13 04:24:3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左图:1876年,63岁的左宗棠力排众议,坚决收复新疆,收回超过一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右图:1876年,左宗棠自兰州移师肃州,坐镇肃州指挥平乱。

  中国历史上曾经有一位将军,在一个充满了内忧外患的时代,以一人之力、力排众议,收复新疆这块超过一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相当于今天中国六分一的陆地国土面积。而这位将军就是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的左宗棠。

  新疆原称为西域

  说起新疆,大家对于它在中国历史的称呼应该都会感到陌生,新疆原称为西域,从清朝康熙皇帝开始至乾隆二十四年,曾连续三朝用兵,终于平定了这块地方,故命名为“新疆”。但在“康雍乾盛世”过后,清朝国力日益衰落,再加上外国列强的侵扰以及席卷半个中国的太平天国之乱,中央政府对新疆的控制便逐渐减弱,国库收入下降继而增加征税引发更多的民变。最终在1864年,新疆爆发了回民之乱,各地势力先后建立了地方割据政权,宣告独立。众多分裂势力之一的喀什旧城领袖司迪尔引入来自中亚浩罕汗国的贵族阿古柏最终东征西讨之下,于1871年建立了一个统领全新疆的“洪福汗国”。而这一切背后还有“外国势力”参与,因为阿古柏背后还有英国和俄国支持,不仅在国际上承认洪福汗国的成立和互派使节,前者更进一步支援当地建立兵工厂,生产先进武器装备。清廷当时一旦不收复新疆,可能从此在中国的版图上就会失去这一大片土地。

  而作为陕甘总督的左宗棠在光绪帝即位后就多次上书收复新疆,但同期另一位名臣李鸿章却提出另一番截然不同的建议,认为应该要暂时放弃新疆,加强国防。毕竟新疆赤地千里,人烟稀少,而众多列强都自海路侵扰,尤其是当时日渐强盛的日本。因此朝中即形成了“海防”与“塞防”两派,最终慈禧太后支持了左宗棠才促成了这次的收复行动。

  借外债解决军需

  决定了行动就要开始计划如何实施。新疆位处偏僻,时至今天要去一趟也不容易,更何况是在晚清时期要对当地发起收复之战。对于这仗怎么打,左宗棠总结四个字:“缓进速决”,意思是要做好充足的准备,然后速战速决。当时碍于朝廷开支紧绌,左宗棠第一步的准备是裁军,筛选出六万精兵,并计算出1000万军费这个确切数字向中央申请。朝廷缺钱之下只能拿出500万两,剩下的钱左宗棠找“红顶商人”胡雪巖在上海向英国汇丰银行借款,最后顺利解决了粮草问题。

  1876年5月,经过精心准备之后,左宗棠的西征军骑兵和步兵共25个营分批入疆,这支部队装备了大量欧洲先进的枪械炮弹,其中俄国得知清廷准备收复新疆后曾派遣一支所谓的“科学贸易考察队”,其结论是洪福汗国的灭亡只是时间问题。最后,左宗棠破釜沉舟,“抬棺西行”,按照“先北后南”的策略,从1876年5月到1877年3月,清军只用了10个月时间,就摧垮了阿古柏苦心经营的“天山防线”,光复北疆。1878年1月初,清军攻克南疆所有土地,收复全疆。当初在阿古柏作乱期间被沙俄所窃取的伊犁地区,最终也在左宗棠派遣“王师四万”的威慑之下得到收复。1881年2月,清廷代表曾纪泽与俄方代表签订《中俄伊犁条约》,虽然这个条约依旧还是个不平等条约,但在领土完整方面,沙俄几乎归还伊犁全境。及后1884年,清廷终成立“新疆省”管理,为后来保住新疆这片土地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学教师 全国青联委员 穆家骏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