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生活 > 教育 > 正文

那些你不知道的历史/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2023-03-21 04:24:4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是清王朝被拖入全新的国际秩序后建立的对外机构,由恭亲王奕䜣(右图)创办。

  1840年,悬挂米字旗的帆船与蒸汽兵船出现在大清国的海面上,黑黢黢的炮孔中喷射出的弹丸很快便瓦解了清朝水师的战斗意志。清王朝自此被拖入到一套全新的国际秩序之中,面对此后接踵而来的冲击,这个古老的帝国被迫作出了回应,因此一个全新的对外机构逐渐建立。

  恭亲王奕䜣创办

  这里所说的对外机构便是初中中史教科书提及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总理衙门最初是为应对接踵而来的对外事务而暂设的机构,最初创立时称为“总理各国通商事务衙门”,掌理英、法、俄、美等国交涉事宜。正如机构创办者奕䜣曾在奏折中提及:“俟军务肃清,外国事务较简,即行裁撤,仍归军机处办理,以符旧制。”若就此来看,总理衙门职权仅局限于处理对外的通商事务。但若翻看光绪年间修订的大清会典,总理衙门“掌各国盟约,昭布朝廷德信,凡水陆出入之赋,舟车互市之制,书币聘飨之宜,中外疆域之限,文译传达之事,民教交涉之端。”而这亦证明总理衙门存在着职能上的扩张,这亦某种程度上解释了为何该机构会在成立不久后更名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伴随着中西“接触”日渐频密,总理衙门下设的机构逐渐扩展,分工也逐渐细化。1864年总理衙门设英、法、俄、美四股,表面上看是按国别分设下辖机构来应对该国涉华事务,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比如俄国股掌俄国、日本两国交涉往来事,凡陆路通商、边防、疆界诸务,甚至有学者指出海防事务亦下辖俄国股。

  照常理来说,俄国当时与中国并无领海上的纠纷。在此之前,大清与俄国虽然爆发如雅克萨之战等军事对抗,但战场亦局限于陆地之上。虽然熟读历史的读者或许会指出,晚清时俄国欲染指辽东,并借此获取一出海口。但在此机构设立之阶段,清廷绝无可能预知这多年后发生的事情,并提前针对俄国的野心设置海防。因此海防事务下设俄国股则另有缘由。

  职权划分欠章法 保障皇权

  实际上这种分工模式,很可能只是出于分权的需要。浅举一例子说明:清代的户部掌管全国财政,而户部下属14个以不同省份命名的清吏司。这些清吏司除了掌管审核本省的税收外,亦需要承担财务稽核的责任。如山西清吏司兼管各省一年的岁出和岁入银数奏销、陕西清吏司兼管八旗俸饷、广西清吏司兼管全国矿政和钱法、云南清吏司兼管全国盐课、贵州清吏司兼管全国关税政令、浙江清吏司兼管全国各省民数和谷数。不少学者曾指出,这种缺乏具体标准的划分标准其实事出有因,清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其中央集权制度主要源于明朝的基础,只是清朝统治者将其分权思维发展到了一个高峰。看似缺乏章法的职权划分实际上是为了分割事权,以此达到互相监督和互相牵制的效果,以避免主事官员权力坐大威胁皇权。而总理衙门中海防事务下设俄国股之中的原因亦大概如此。所以这种划分方法在某种程度上也揭露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不过是清廷在应对世界大变局之下的一个旧酒新瓶罢了。

  总理衙门可以说是在历史发展的大潮及外部压力下的一次“改革”,唯制度过分着重人的因素,令总理衙门在创办人恭亲王奕䜣于中法战争失利下被辞退而减少影响力,最终在庚子新政中被改组成更具现代化的外务部。

  香港青年大专学生协会执委会副主席、全国青联委员 穆家骏

  复旦大学历史系学生 姜霏梵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