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生活 > 教育 > 正文

湾区旧事/南宋大奚山盐民起义

2023-04-04 04:24:5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左图:宋朝在多地设置盐场。右图:《舆地纪胜》详细记载大奚山(今大屿山)盐民起义情况。

  香港濒临沿海,港湾众多,海岸线长,遂为理想盐场。汉元狩四年(前119)起,全国推行盐铁专卖,时香港地区处南越国治下。西汉元鼎六年(前111),汉灭南越后,在番禺设盐官,香港地区之盐场遂纳入其管辖范围。三国吴甘露元年(265),吴于南头置司盐校尉,监督东官场,香港地区属其管辖。东晋咸和六年(331),拆南海郡为二,其一为东官郡,下设宝安等六县,香港地区即属宝安县。时香港地区盐场位东官场内,则归东官司盐都尉管辖。以下数百年间未见香港地区产盐之记载。

  大屿山设盐场 出产远销各地

  北宋,朝廷在“广南东路”设置十四盐场,香港地区于赵宋间盛产海盐。北宋元丰元年(1078)间,宋廷于大奚山(今大屿山)设立海南栅以产盐。宋王存《元丰九域志》载,当时属于广东南路之东莞地区内有:“静康、大宁、东莞三盐场,海南、黄田、归德三盐栅。”“海南栅”在今日香港境内;“黄田栅”有部分在今屯门一带。这些盐场在宋代已十分有规模,出产远销各地。《宋史.食货志》载:“广州东莞、靖康等十三场,岁鬻二万四千馀石,以给本路及西路之昭桂州,江南之安南军。”

  北宋末年,金兵南侵,宋室南渡,朝廷对地方之管理转趋薄弱,造成地方私盐大盛。明卢祥《东莞县志》载,“在县南大海中”之大奚山,其居民“不事农桑,不隶征徭,以鱼盐为生。”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宋廷招降大奚山(今大屿山)朱祐等人,选其少壮者编入水军,“立为外寨,差水军使臣一员,弹压官(一员)”,并放宽当地渔盐之禁,又升海南栅为海南场。

  其时,大奚山私盐大盛,朝廷欲垄断食盐买卖,于淳熙十年(1183),下令严禁大奚山贩製私盐。又再下令广东水军统领、盐司等严拿大奚山私盐贩卖。据《宋会要》〈食货二八:盐法篇〉〈淳熙十年五月二十九日〉条载:“大奚山私盐大盛,令广东帅臣递送节次,已降指挥,常切督责弹压官并澳长等,严行禁约。”此引起当地居民强烈不满。居民遂起叛乱之心,聚众起义。

  南宋庆元三年闰六月(1197年7-8月),广东提举茶盐司徐安国派员入大奚山缉拿私盐,当地岛民挟持副弹压万登(有说高登),并推举其为首领,聚众起事,把渔船改装为战船,顺势北上直捣广州城。《舆地纪胜》详载当时交战情况:“大奚山之人,用木支格,以钉海港。官军不知蹊径,竟不能入。而岛民尽用海舟,载其弩攻广州,州兵败止,乘潮达城下,州民散避。”八月,宋廷以钱之望任广州知府,并调派福州延祥寨摧锋水军前往镇压,岛民最终寡不敌众,被官兵击溃,官兵大杀岛民。《宋史》载:“八月辛卯,知广州钱之望遣兵入大奚山,尽杀岛民。”十月,事遂平息。

  一度攻上广州 终不敌水军

  事后,朝廷留下300官兵驻守大奚山,恐防再生叛乱。至庆元六年(1200年)才把当中150名士兵改驻官富场。经此一事,大奚山盐业遂式微。

  上述之广东摧锋军建于南宋绍兴四年(1134)三月,为湖南安抚司后军统制韩京屯广州所部组成,隶属中央殿前司,长驻广东,受广东经略安抚使及提点刑狱节制。该军设统制官一员,并设有统制司。统制下设统领数员,称第一将、第二将等,统领下依次为正将、副将。人数因时而不同,最少近三千人,最多达七八千人。自建军后,统制司设韶州,概该地为提刑司所在地,便于节制该军之统制。

  香港珠海学院中国文学系暨中国历史研究所教授 萧国健博士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