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生活 > 教育 > 正文

国安与国情/中国科学近代发展

2023-05-24 04:25:0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近代,中国科学渐渐没落,经历了一段重启时期,列强的科学成果传到中国。在清末的洋务运动主张“中体西用”。以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及制度为基础,引进西方先进科学,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甲午战争后,清廷派出的赴日、美、英等地留学的许多留学生,见识到西方世界及日本国力、物力之后,纷纷主张废弃中国传统,但在探索发展中,笔者相信科学家最重要的是有爱国心。科研路途是漫长的,没有崇高的理想,便难以排除万难去发展。笔者相信中国人身上有科学家和数学家的基因(例如自学的数学家华罗庚)。

  定位明确 教育政策配合

  笔者简单划分为近代几个阶段性成功:(一)在赔款政策下的留学政策,多位科学家都是本国精英,例如“三钱”──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他们都是中国精英,他们有贡献国家的心,学成回国,为中国不同科学领域奠定基础,钱学森为中国航天之父,钱伟长为中国力学之父等。(二)在邓小平改革政策下,中外合资,市场开放,无论在经济发展、教育发展都有所突破。(三)中国科学发展政策,无论在国家政策发展文件,都有明确定位及教育政策之配合。

  看看新中国几大科技成果,例如1965年,中国首次人工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使中国成为第一个合成蛋白质的国家;1964年,中国第一枚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中国第一枚氢弹爆炸成功;1973年,袁隆平开发了杂交水稻的技术;2003年,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等。笔者相信学生最能感受国家科技之腾飞,如每天留意新闻,可见中国航天事业一日千里,5G技术事业发展也是令人瞩目。

  在创新及发明方面,随着中国工业快速发展和经济的迅速增长,中国科学不断进步,中国的专利数量自2020年以来出现大幅增长,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数据,2001年,中国专利申请数量首次位列世界第一,但教师教学时,要引领学生明白中国专利(创新发明)量大,但质可同步提高,比如加强专利的落地,将科研成果切实运用到市场中,以提升中国科技的影响力。

  笔者相信中国科学后来居上,原因是很多爱国心的科学家(例如“三钱”)放弃在外国优越条件,选择回国贡献。下期我们就开始了解三钱,他们的事迹都是价值教育的好教材。

  福建中学(小西湾)助理校长 李伟雄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