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生活 > 教育 > 正文

党的三大和国共合作的建立

2025-10-08 05:01:5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图为五卅运动爆发时上海总工会的游行队伍。/新华社

  中国共产党人从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失败的事实中看到,革命力量远不如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强大,认识到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决定采取积极步骤:联合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

  党的三大首次修订党章程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党的三大正确估计了孙中山的革命立场和国民党进行改组的可能性,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实现国共合作。明确规定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时,党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党的三大第一次修订党的章程,首次规定新党员有候补期、党员可以“自出党”,即自愿退党。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国民党一大对三民主义作出新解释,即“新三民主义”。在民族主义中突出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民权主义中强调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民生主义则以“平均地权”“节制资本”为两大原则。国民党一大确认了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原则;此外,亦事实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国共合作实现后,以广州为中心,汇集全国革命力量很快开创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革命新局面。1924年7月,广州沙面租界爆发数千工人参加的政治大罢工,抗议英法帝国主义者限制中国居民自由出入沙面租界的“新警律”,华人员警也参加罢岗。斗争持续一个多月,取得胜利。1925年5月在广州举行的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上,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

  为造就革命武装的骨干力量,在共产党人建议下,国民党一大决定创办一所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中国共产党从各地选派大批党团员和革命青年到黄埔军校学习,第一期学生中,共产党员和青年团员有56人,占学生总数的1/10。

  1925年1月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党的四大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提出了工农联盟问题,指出在“反对国际帝国主义”的同时,既要“反对封建的军阀政治”,还要“反对封建的经济关系”,明确规定以支部作为党的基本组织。

  革命新局面的形成和党的四大

  1925年5月上海工人反对外国资本家的罢工。5月15日,上海内外棉七厂日本资本家枪杀工人、共产党员顾正红。30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发动下,上海工人和学生举行街头宣传和示威游行,租界英国巡捕在南京路上突然开枪,打死学生、工人等13人,伤者不计其数。这就是震惊全国的五卅惨案。以后几天,上海和其他地方又连续发生英、日等国军警枪杀中国民众的事件。

  五卅惨案激起全中国人民极大愤怒,形成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的局面。全国约有1700万人直接参加运动,到处响起“打倒帝国主义”“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怒吼。

  在广州和香港有25万人参加的省港大罢工,是五卅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罢工工人成立由共产党员苏兆征任委员长的省港罢工委员会,对香港实行封锁。大罢工前后坚持16个月之久,10多万集中在广州的有组织的罢工工人,成为广州革命政府的有力支柱。

  共产党在领导五卅运动中得到很大发展,党员从1925年初不足1000人发展到年底1万人。在蓬勃发展的有利形势下,国共两党合作进行了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工作。1925年,经过两次东征和南征消灭军阀陈炯明部和邓本殷部,平息杨希闵、刘震寰两部在广州的叛乱,统一了广东革命根据地,为北伐战争准备了比较可靠的后方基地。

  共产党还进行了创建直接领导的革命武装的尝试。周恩来和中共广东区委在孙中山支持下,以部分党、团员为骨干,把大元帅大本营的铁甲车队改组为一支实际受党指挥的革命武装。1926年初,建立了由共产党员叶挺指挥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在李大钊等人艰辛开拓下,北方地区的革命运动迅速发展起来。北京、青岛、唐山等地工人罢工斗争此起彼伏。到1926年7月,在北京、天津、唐山、太原、北满等地组建了十多个地委和几十个特别支部、独立支部,拥有党员2000多人。

  【关键词】

  第一次国共合作

  黄埔军校

  五卅运动

  省港大罢工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