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图: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北伐。右上图:毛泽东组织湖南农民运动。右下图:毛泽东发表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北伐战争的直接打击目标是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主要有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支势力,他们直接掌握的军队有70万人,而国民政府所管辖的国民革命军只有10万人左右。面对敌我兵力悬殊的形势,国民革命军在苏联顾问指导下制定了集中兵力、各个歼敌的战略方针。在沿途人民群众大力支持下,北伐军一路势如破竹。至1927年3月,北伐军完全占领长江以南地区。
国共两党合作结出的硕果
在北伐军取得巨大胜利的同时,冯玉祥率领的国民军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帮助下,于1926年9月在绥远五原誓师,挥军南下。11月控制陕西、甘肃等省,准备东出潼关,回应北伐军。
北伐战争是在共产党提出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口号下进行的。北伐进军过程中,共产党员、共青团员舍生忘死,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尤其是共产党员叶挺领导的独立团,率先攻入武昌城,成为赢得“铁军”称号的第四军中一支英勇善战的部队。共产党人在军队政治工作和发动工农群众方面作出巨大贡献。中共广东区委领导广东省港罢工委员会组织了3000人的运输队、宣传队、卫生队随军北上。北伐军向长沙开进时,中共湖南区委发动工农群众参加带路、送信、运输、救护等工作,还组织农民自卫军直接参战。这种热烈的场面,在中国以往的战争中是罕见的。
北伐战争在短时间内取得巨大成功,是国共两党合作结出的硕果。
湘鄂赣工农群众运动高涨
随着北伐胜利进军,工农群众运动以空前规模迅速高涨。在湖南、湖北、江西三省,表现得最为显著。
在这些省份,农民运动首先高涨起来。毛泽东于1926年11月担任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以湖南、湖北、江西、河南农民运动为工作重点。从1926年夏到1927年1月,湖南农民协会会员从40万人激增到200万人。农民有了组织,便开始行动,发动了一场空前的农村大革命。毛泽东在当时就指出:“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现在有了这个变动,乃是革命完成的重要因素。”
在城市,工人运动也高涨起来。湖南、湖北两省总工会在1926年9月至10月间相继成立。到1927年1月,两省工会会员发展到70万人。江西省总工会也正式成立。
党中央和上海区委从1926年10月开始,组织上海工人进行武装起义。第一、第二次起义遭到失败。接着,党中央和上海区委联合组成起义最高指挥机关──特别委员会,由陈独秀、罗亦农、赵世炎、周恩来等任委员,周恩来任起义总指挥。在他们直接领导下,上海工人于1927年3月21日成功发动第三次武装起义。22日,成立上海特别市临时市政府,这是党领导下最早由民众在大城市建立起来的革命政权。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是大革命时期中国工人运动的一次壮举,是北伐战争时期工人运动发展的最高峰。
【关键词】
北伐战争
国共两党合作
工农群众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