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光影经济──香港影视文化IP深度游
【第一部分】题目资料及问题、答案
细阅以下的资料
资料A:综合自内地的市场研究网站、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政府新闻公报、本地报章报道
愈来愈多游客倾向香港“深度游”。港澳办主任明确提倡香港应树立“无处不旅游”的全域旅游格局,积极开拓新的旅游路线与体验产品。有立法会议员进一步建议,香港可借鉴韩国、新西兰等国的成功经验,将影视作品的经典取景地转化为特色旅游景点,让影视IP与旅游资源深度融合。文化旅游作为近年全球增长最快的旅游类型,已占全球旅游业约四成份额;2022年全球文化旅游收入更达1.84万亿美元,其中欧洲、美洲和亚太分别占约35%、34%及25%。在中国市场,2023年文化旅游规模同样亮眼,市场规模达3.58万亿元人民币,同期增幅超过七成,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动能。在此背景下,香港的文化旅游发展也迎来新的方向。
资料B:取材自2024年及2025年的本地传媒报道
香港电影《九龙城寨之围城》自2025年初在日本上映以来,迅速引爆当地话题。对许多日本人而言,“九龙城寨”向来是充满神秘色彩的独特存在,这种天然的猎奇心理,随着电影的热播转化为强烈的行动力。然而,原九龙城寨建筑早在1994年便已完成清拆,如今原地矗立的九龙寨城公园,却与电影中营造的阴郁、错综、充满江湖气息的场景氛围相去甚远。有影迷直言,现场关于城寨历史的展示有限,配套体验不足,更期待能有实体场景还原电影中的城寨风貌,让探索之旅更具沉浸感。
除了引发“城寨探寻热”,日本多家餐厅顺势推出“城寨叉烧饭套餐”。有日本网民在社交平台留言:“吃完这份叉烧饭,更想去香港体验地道的港式美食了!”另外,《九龙城寨之围城》在创作过程中也特意邀请日本资深武术指导与音乐制作人参与制作,将日式武打设计的精致感与东洋音乐的独特韵味融入其中。
资料C:取材自2025年的本地传媒报道
曾有东方荷里活之称的香港,拥有大量华语电影及华文文化IP,对中国内地、东南亚以至全世界都有极大影响力。
有旅游及影视业界人士指出,香港过往在影视主题旅游领域缺乏成熟经验,一方面存在部门间协调配合不足的问题,如旅游规划与文化保护、商业运营的衔接不够畅顺;另一方面,景点前线服务人员未接受过针对影视IP的专门培训,对电影背景、相关历史文化的解说能力不足,导致影视旅游项目推动进度缓慢,且旅客在不同景点的体验质量不一致,难以形成统一的文化旅游品牌印象。
(a)以下哪些对发展“文化IP”旅游的描述是正确的?(1分)
(1)文化IP能赋予旅游资源独特性,如电影让“九龙城寨”从历史符号转化为可体验的旅游吸引物
(2)文化IP无需结合本地历史文化,仅靠影视热度即可长期吸引游客
(3)文化IP可带动关联消费,如电影衍生的“城寨叉烧饭”推动港式餐饮旅游发展
(4)文化IP的价值仅体现在短期引流,无法为旅游目的地构建长期文化品牌
A. 只有(1)和(2)
B. 只有(1)和(3)
C. 只有(2)和(4)
D. 只有(3)和(4)
*答案应是B
(b)根据资料A的研究结果,以下哪项/些陈述是正确的?(1分)
(1)亚太地区的文化旅游收入较欧美地区低
(2)中国的文化旅游业的市场规模平稳不变
(3)文化旅游在全球旅游业的占比超过一半
A. 只有(1)
B. 只有(2)
C. 只有(1)和(3)
D. 只有(2)和(3)
*答案应是A
(c)参考资料B,香港电影发展可如何促进中外文化交流?解释你的答案。(4分)
*参考答案
首先,从文化输出角度,港产电影海外上映能有效推广香港地道文化。比如在日本、英美等地票房亮眼的《九龙城寨之围城》,既向国际展现了九龙城寨独特历史与昔日香港市民的生活风貌,也将香港烧味饮食文化带向海外,助力中外文化交流;同时,海外高人气能吸引影迷访港,像该片的外地影迷会专程到访九龙寨城公园,从城寨遗迹探寻香港历史文化,进一步推动文化互动。
其次,从文化输入角度,香港电影界广邀国际人才参与制作,促进文化融合。例如《九龙城寨之围城》的武术设计与原声音乐制作均邀请日本业界参与,成功将日本文化风格融入港产电影,让作品吸收多元文化优势,同样为中外文化交流助力。
(d)“就目前香港情况,以影视文化IP带动旅游业发展,并非易事。”你是否同意这个说法?参考资料及就你所知,解释你的答案。(8分)
*参考答案 同意的理据:
首先,香港以影视带动文化旅游发展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参考资料A)当前韩国、欧美的影视作品在全球市场占据大量份额,相比之下香港影视的国际吸引力有限,从源头削弱了“影视引流”的基础。同时,其他国家在文化旅游领域起步更早、经验更丰富,对国际旅客的吸引力显著,香港要突破这一格局,通过影视撬动文化旅游市场,需应对不少的外部挑战。
其次,香港本土文化资源的现状也构成制约。经过多年城市发展,部分文化旅游资源已遭清拆或破坏,难以完整还原影视作品中的文化内涵与场景氛围。(参考资料B)以热门港片《九龙城寨之围城》为例,外地影迷专程赴港探访相关场景时,仅能看到1994年城寨清拆后保留的小量遗迹,现有风貌与电影场景相差甚远,旅客难以从中感受影片传递的历史文化面貌,影视IP与实体资源的脱节削弱了旅游体验感。
最后,各持份者协作不足的问题,也为影视文化旅游项目推进增添难度。(参考资料C)这类专案的开发需要多领域力量协同:既需熟悉影视创作、本地历史文化的人才挖掘适配景点,也需旅游服务团队设计合理的游览路线与活动,还需电影制作方、区域历史文化研究者、当地居民及景点业权人等多方达成共识。仅协调各方诉求、统一发展理念的过程,就可能因利益与立场差异遭遇各类阻碍,影响项目落地效率与品质。
*参考答案 不同意的理据:
首先,香港拥有中外荟萃的独特文化魅力,为影视带动文化旅游提供核心吸引力。作为中国的一部分,香港既深受中华传统文化浸润,又因百年英国管治历史形成多元文化融合的特质,这种特色不仅体现在日常生活中,更在影视作品里生动呈现。(参考资料B)以《九龙城寨之围城》为例,影片既展现了烧味饭、打麻将等中式文化元素,也传递出西方节日氛围浓厚、语言习惯中英夹杂等西方文化印记,这些鲜活有趣的多元文化特征,能精准吸引国际影迷赴港探寻,为影视与旅游的结合奠定天然基础。
其次,“东方荷里活”的行业优势,让香港具备以影视撬动文化旅游的实力。(参考资料B)香港影视作品长期获得国际认可,如《九龙城寨之围城》在日本、英美等地票房亮眼,不仅收获各地观众与业界好评,更直接吸引外地影迷专程来港探索城寨文化;加之众多香港电影工作者曾斩获国际电影奖项,进一步印证香港影视的高水准。这种行业认可度能将影视观众转化为潜在游客,为“以影促旅”提供稳定的客源引流通道。
最后,国家与特区政府的强势支持,为影视文化旅游发展扫清诸多障碍。(参考资料A、C)港澳办主任提出的“无处不旅游”理念,与“以影视带动文化旅游”的方向高度契合,为项目推进提供政策指引。同时,在“十四五”规划与香港特区政府的财政支援下,多个部门已展开实际行动,如旅发局、机管局与电影出品方合作,在机场搭建“九龙城寨”电影场景展览,借助官方资源扩大影视IP的旅游影响力,让影视文化旅游的落地更具可行性。
作者林晋荣(顺德联谊总会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