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生活 > 教育 > 正文

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

2025-11-12 05:01:5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一二.九运动中北平学生游行队伍。

  日本侵略者在侵占东北后,加紧了对华北的争夺。1935年6月中旬,在日本胁迫下,国民党“中央军”撤出平津和河北,整个华北危在旦夕。北平学生悲愤地喊出:“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12月9日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游行,遭到国民党军警镇压,由此始的一二.九运动迅速波及全国。

  1935年12月下旬,在党的领导下,北平学生联合会组织平津南下扩大宣传团,到河北农村进行抗日宣传,走上同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在宣传团基础上,1936年2月初,成立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很快发展到2万余人,对团结广大青年、促进抗日救亡运动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二.九运动揭露了日本吞并华北进而独占中国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的妥协退让政策,极大地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1935年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草拟《中华苏维埃政府、中国共产党中央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八一宣言),不久公开发表。宣言主张停止内战,组织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对日作战。12月,中央政治局在陕北瓦窰堡召开扩大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两天后毛泽东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明确提出党的基本策略任务是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并没有根本改变。1936年12月4日,蒋介石亲赴西安,逼迫张学良、杨虎城率部“剿共”。张学良、杨虎城在向蒋介石要求抗日遭拒后,于12月12日凌晨,采取了“兵谏”,扣留了蒋介石,并通电全国,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八项主张,史称西安事变。事变发生后,张学良连夜电告中共中央派遣周恩来于12月17日到达西安。党中央以中华民族团结抗日的大局为重,独立自主确定了用和平方式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周恩来与张学良、杨虎城共同努力、经过谈判,迫使蒋介石作出“停止剿共,联红抗日”的承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对促成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一二.九运动

  瓦窰堡会议

  西安事变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