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生活 > 教育 > 正文

学习中国共产党历史(八)/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2025-11-26 05:02:1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1940年秋,八路军对日本侵略军进行战略性进攻和反“扫荡”作战,打响了著名的“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入侵之敌。

  战略相持阶段到来后的局势

  1938年10月日军占领广州、武汉后,已无力再发动大规模的战略进攻。全民族抗日战争由战略防御阶段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战略相持阶段到来后,日本侵略者在坚持灭亡中国的总方针下调整侵华策略,逐渐将主要兵力用于打击敌后战场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对国民政府,从以军事进攻为主、政治诱降为辅转变为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

  在这种形势下,国民党统治集团内的投降、分裂、倒退活动日益严重。1938年12月,以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为代表的国民党亲日派公开投降。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亲英美派集团虽然继续抗日,但态度日趋消极,反共倾向明显增长。各地接连发生袭击、杀害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的反共摩擦事件。团结抗战的局面出现严重危机。

  1939年7月7日,党中央发出《为抗战两周年纪念对时局宣言》,旗帜鲜明地提出:“坚持抗战到底──反对中途妥协!巩固国内团结──反对内部分裂!力求全国进步反对向后倒退!”

  敌后游击战争的发展和百团大战

  在战略相持阶段,中国共产党肩负起抗击日本侵略军的主要责任,党领导的敌后游击战争成为主要的对日作战方式。日军对抗日根据地“扫荡”的重点是华北地区。1939年春,日本华北方面军制定了治安肃正计划,在1939年和1940年的两年中,仅华北地区日军出动千人以上的大规模“扫荡”就有109次,使用兵力总计在50万人以上。

  根据“巩固华北”的战略方针,八路军在华北依靠广大群众,坚持山地游击战争,发展平原游击战争。1939年11月上旬,晋察冀部队在第一二○师的配合下进行黄土岭伏击战,击毙日本独立混成第二旅团旅团长、所谓“名将之花阿部规秀中将”。为了贯彻“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1939年2月,周恩来受党中央委托,到皖南同新四军领导人商定:新四军的战略任务是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1940年5月,党中央派八路军一部12万人南下,同新四军一起发展华中抗日根据地。

  1940年8月至翌年1月,八路军总部在华北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对日军的进攻。8月20日夜,参战部队、游击队、民兵同时发起攻击,陆续参战的部队达到105个团20余万人,这就是百团大战。至1940年12月初,敌后军民共作战1824次,毙伤日、伪军2.5万余人,俘日军281人、伪军1.8万余人,破坏铁路470余公里、公路1500余公里。

  多位国际友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参加艰苦的敌后抗战。加拿大共产党员诺尔曼.白求恩、德国医学博士汉斯.米勒、美国医学博士马海德、印度医生柯棣华等。1939年11月,白求恩大夫在抢救八路军伤患时不幸感染中毒,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生命。12月,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号召学习白求恩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沦陷区人民的抗日斗争

  在中国大片土地沦为日本占领区后,日军在这些地方实行残暴的殖民统治,犯下空前严重、灭绝人性的罪行。日军在占领区建立多个细菌战部队的秘密基地,研制霍乱、伤寒、鼠疫等病毒,对中国军民实行惨无人道的“活解剖”。还制造配备相当数量的化学武器、悍然实行细菌毒气战。

  日本军国主义的野蛮行径激起了沦陷区人民的顽强反抗。沦陷区党组织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开展广泛深入的抗日宣传,采取多种方式启发群众民族意识,激励群众抗日热情;积极发动组织群众,同日本侵略者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

  沦陷区党组织还通过秘密交通线安排转移大量干部和进步人士,向八路军、新四军和抗日根据地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帮助。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占领香港。党中央及周恩来紧急指示营救在香港的爱国民主人士和文化界人士。这次营救活动历时半年多,共营救出何香凝、柳亚子、邹韬奋等800余人。

  打退和制止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高潮

  抗日战争时期,存在着两个关系中华民族命运的矛盾,一个是民族矛盾,关系到中国存亡的问题;一个是阶级矛盾,关系到能否将全民族抗战坚持到底并在战后建设新中国的问题。

  1939年冬至1940年春,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中国共产党给予坚决回击,制定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方针,以及“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自卫立场和“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

  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制造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新四军军部及所属皖南部队9000余人,在遵照国民党军事当局的命令向北转移途中,遭到国民党军8万余人的伏击和围攻。事变发生后,蒋介石竟诬称新四军“叛变”,宣布取消其番号。

  面对严重形势,中国共产党仍然以抗日的大局为重,军事上严守自卫,在政治上坚决反击。中央军委于1941年1月20日发布重建新四军军部的命令,陈毅任代军长,刘少奇任政治委员。《新华日报》突破国民党的新闻检查,刊出周恩来题词:“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和“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1941年3月,蒋介石迫于压力公开“保证”决不再有“剿共”的军事行动。至此,国民党顽固派第二次反共高潮被击退。

  1943年春,蒋介石出版《中国之命运》一书,暗示在两年内要消灭共产党和一切革命力量。国民党顽固派要求“解散共产党”“取消陕甘宁边区”。党中央采取一系列政治上强有力的反击措施,使国民党第三次反共高潮被制止。

  【关键词】

  敌后游击战争

  百团大战

  沦陷区党组织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