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生活 > 遨游 > 正文

城市地图/鹤咀灯塔:海角天涯的守望

2021-05-23 04:23:2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鹤咀以灯塔、海岸保护区而闻名。

  灯塔也被称为指明灯,亦常被人们赋予指引方向的寓意,象征希望与目标。在香港的灯塔漫漫历史之中,於1875年启用、位於港岛东南面的鹤咀灯塔,是香港第一座灯塔建筑。现今的鹤咀灯塔,也是香港现存的5座灯塔古蹟中公众较易接近的灯塔,夏日将至,记者走进有“天涯海角”之称的香港东南端海角鹤咀,在一览灯塔等建筑、感受郊遊乐之余,也看香港的灯塔演变之路。\大公报记者 李亚清(文、图)

  在以灯塔、海岸保护区而闻名的鹤咀,还有二级历史建筑鹤咀村更楼,以及曾启用过的鹤咀村学校等特色看点。鹤咀的英文名Cape D'Aguilar,则是以曾任驻港英军总司令和香港第一任副总督德己立爵士(George Charles D'Aguilar)的名字命名。

  香港历史最悠久的灯塔

  在开启鹤咀之旅之前,不妨先一窥香港的灯塔概况。香港城市大学近几年来举办“灯塔古蹟保育研习实践”(LHRC)项目,由香港城市大学邵逸夫图书馆特别顾问景祥祜组织该项目的跨学科、共融项目。他在接受大公报记者访问时表示:“香港现存的5座灯塔古蹟除旧青洲灯塔之外,其余4座皆未熄灯停止运作,仍然为往来香港水域的船隻提供辅航服务。一般大众仅能透过行山小径到鹤咀灯塔,而横澜岛灯塔、新旧青洲灯塔、灯笼洲灯塔皆在离岛的管制区水域内,一般公众较不易进入。”

  灯塔航标仍起辅助作用

  景祥祜继而介绍有关香港灯塔的现状:“目前海事处管理的灯塔、灯浮标、灯桩大约500余座,虽然迈向数字化时代,纸本海图也迈向结合GPS定位系统,但为防止系统信号滞延,灯塔航标依旧出现在纸质版本与电子版本海图上,给航海者另一种航海定位的辅助方式。”

  记者择日前往鹤咀,从港铁筲箕湾站出口乘坐9号巴士,约半个多小时的车程后抵达鹤咀。一路沿鹤咀道前行,夏日炎炎,通往灯塔的路也要走上颇久,好在沿途平坦,路上的自然景观也充满清新绿意。早就听闻鹤咀有间豆腐花,途中经过芽菜坑村信箱的位置再走上一段,便看到了立於路边较为显眼的鹤咀阿苏凉茶山水豆腐花横幅,和一旁的信记士多横幅。沿着该岔路口进入,沿路还可观赏到两座旧建筑:鹤咀村学校旧址和鹤咀村更楼。

  鹤咀村学校於1967年建成,学校的名字是由商绅邓肇坚爵士题名,校舍面积不大到如今已经荒废,也不仅让人默默想像昔日学生们在此上课的情形。於19世纪落成的鹤咀村更楼,是二级历史建筑物,建筑以花岗岩筑成,高约两层楼,设有枪洞及天台城墙。在海盗猖獗之时鹤咀村民屡次受到滋扰,更楼在当时作保障村民安全、收藏村民贵重财物及藏身抗敌之用。

  经过电讯盈科鹤咀海底电缆站,沿路边指示方向走,抵达此程的重点:鹤咀灯塔。灯塔建筑呈白色的圆形石塔,有近10米高,走进可见到灯塔底座、拱形门口及螺旋式楼梯均由石块砌成,工艺精湛。人们喜爱与灯塔合影留念,不过灯塔周边空间较小,要将人和大部分灯塔都拍入其中,需要找到适宜角度。

  香港发展为繁荣的商埠,与蓬勃的对外贸易息息相关,鹤咀灯塔便诞生於此背景下。1869年苏伊士运河开凿后,中外通商活动更趋频繁,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香港水域已建有7座灯塔。1867年,海军测量员列特中校受命在进入香港港口的航道沿岸,选择适当的位置兴建灯塔。他建议在横澜岛及香港岛以南一个小岛,即位於前往新加坡航路上的Gap Rock设置灯塔,然而由於当时这两个地方均超越香港水域範围,故计劃无法落实。根据时任港务长1873年的报告,鹤咀、青洲和歌连臣角这三个地点虽属次选,但全部位於香港水域,而地理上又能扼守香港东西两面入口,为进港的船隻导航,故此,鹤咀灯塔的兴建工程随即展开,并於1875年启用。

  1975年改自动化操作

  鹤咀灯塔的照明仪器属固定一级屈光镜,可射出白色灯光。灯光的焦平面位於平均海平面以上200呎,如天气清朗,远至23海里的水域也能看见。然而随着横澜灯塔於1893年落成启用,鹤咀灯塔失去其原有的功能,至1896年停止运作。鉴於当时青洲灯塔的照明仪器只属四级号灯,为提升照明装置的性能,当局於1905年决定将鹤咀灯塔上已停用的一级号灯及其附属设备迁往青洲,重新安装使用。及至1975年,鹤咀灯塔改为自动化操作,灯塔的灯光再次亮起。

  观赏完灯塔和沿路的海底电缆站之后,若仍有体力还可继续前行至海岸保护区,观赏鲸鱼骨架、蟹洞等,再原路返回至此程起点,搭乘巴士或小巴返回港铁筲箕湾站。鹤咀的海景常令人产生错觉,彷彿身处某个欧洲小岛,一路上,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何等惬意。

  出遊小贴士:

  鹤咀道沿途平坦,着轻便舒适、透气衣物即可。但天气炎热,全程几无遮蔽物,要做好防暑措施。沿路蚊虫较多,建议穿袜子、长袖衣服和长裤,带上蚊怕水。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