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景贤里既有丰富而细致的中式建筑特色,又在结构、用料和设计上糅合了西方建筑风格。
乘坐15号巴士前往山顶,途中有一座中式风格的大宅引人注意,这就是景贤里(半山司徒拔道45号),原名“禧庐”。目前这座已成为香港法定古蹟的大宅,建于1937年,经历八十多年历史能保留至今,过程算是充满坎坷,但所幸在各方积极努力之下,得以保留,且已被纳入香港古蹟的“第三期活化计划”。
80年风霜历经坎坷
早于2019年,景贤里曾举行过公众开放日,记者曾前往一览,被其磅礴大气的格局以及丰富而细致的装饰所吸引。整个建筑群由主楼、副楼、车库、廊屋、凉亭、游泳池等组成。
主楼平面遵循岭南传统三合院式布局,即主屋加两侧翼,门口朝南,南面建照壁,形成内院。与传统建筑不同的是两翼稍为张开,使内院的空间得以扩阔。歇山式琉璃瓦屋顶饰有中国建筑特有的屋面装饰物,包括阁楼屋脊中央的一颗宝珠装饰,以及“博古”风格的脊兽;沿屋顶边缘的屋檐则有斗拱、额枋、雀替等以混凝土制造的中国建筑装饰。外墙由清水红砖筑砌。
室内的地面铺有云石地砖、木地板,以及由嵌花马赛克砌成的图案。楼房各面的窗户皆为中国图案的铁製格条和花岗石窗套。主楼各层正厅的大空间采用井格式樑系,地面的西侧圆厅则为同心圆放射状樑系,恍似宫殿式的藻井天花。
糅合中西建筑风格
除了外表呈现的精彩丰富的中式建筑装饰,其内在方面在结构、用料和设计上,糅合了西方建筑风格,采用的是钢筋混凝土代替传统的木结构屋顶构件。从建筑风格也可体现了房屋拥有者及建造者的审美趣味,在中西文化的融合理解充分运用到建筑上,反映了香港战前中西建筑艺术的巧妙设计和非凡做工,因此,这座建筑被视为“具中国文艺复兴风格的优秀建筑物”。
景贤里目前处于空置状态,暂无公众开放日的安排,期待它经过活化后,重新迎接访客的那一天。
多部电影曾在景贤里取景,包括国际知名的电影《江湖客》(1955年)及本地制作的电视剧《京华春梦》(1980年)。这座大宅曾被严重破坏,经历过复修,如有兴趣,复修过程可浏览文物保育网站的《复见景贤里》纪录片(www.heritage.gov.hk/tc/gallery/av_detail20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