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生活 > 遨游 > 正文

漫步前深水埗配水库 探秘百年供水史

2023-10-31 04:02:1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左)前深水埗配水库是融合欧洲传统风格花岗石柱与仿罗马红砖拱券的建筑。(中)进入配水库前,“邂逅”颇有年份的井盖。(右)用以支撑前深水埗配水库的高大花岗石石柱。

  在繁忙都市生活中,放慢脚步才能探寻城市之美。深水埗在不少人眼中是一个老城区,但其人文历史十分值得城市漫步者前去探索一番,流连在星罗棋布的大街小巷,看见市井生活的同时,还能感受历史的厚重和温度。前深水埗配水库作为一级历史建筑,是这座城市重要的历史遗迹之一,自开放公众参观之后,便成为众多城市漫步者都想要去一探究竟的所在。\大公报记者 刘毅(文、图)

  如若想深入了解一座城市的人文和历史,城市漫步(citywalk)与其说是一种新兴的生活方式,毋宁说是发现城市人文之旅。深水埗作为一个十分市井的存在,不缺乏怀旧的街道和老店,甚或者是近年新进加入该区的文青咖啡室等。再往深一层发掘,该区其实还有不少历史遗迹,它们曾是人们生活中的不可或缺,如今作为观光地,吸引着海内外的游客。

  花岗石柱搭红砖拱券

  前深水埗配水库即是这样一处引人入胜之地。其于上世纪70年代停用,2020年底再次重现世间,次年6月获古物咨询委员会评为一级历史建筑。如今,出于保护遗址的目的,水务署面向公众开放有限度的入场参观,网上预约导赏团参观需要提前至少一个月,才能约到心仪的时间段,怎一个火爆了得。

  大公报记者以公众身份报名参加,去到之时天气尚非清凉,跟随一班团友,穿过深水埗熙熙攘攘的闹市区,登上主教山343级台阶,汗水已浸透衣衫,及至去到一个视野宽阔的平台后,凉风袭来,即来到了前深水埗配水库的入口。所谓一步一历史,地上草皮之间,是上了年头的井盖,仔细端详,井盖上的英文字昭示着它的岁月,原来这口井的制造年代可追溯至19世纪。

  绕过这块承载岁月的井盖,就可以做好进入配水库的准备了。端着小心扶着扶手梯蜿蜒而下,沿途可看到配水库以欧式砌法砌成的红砖拱顶,上承混凝土拱形天花,下连花岗石柱。继续沿阶梯而下,就来到了恍如地下宫殿一般的前深水埗配水库,光线虽不似地面清晰,但好在现场有探照灯装备,亮光投射在砖石之上,留下斑驳的剪影,无声倾诉着九龙供水历史。

  身处配水库,眼前是壮丽的大型拱顶,排列整齐的仿罗马式立柱,恍惚间,宛如来到了古罗马地下的建筑遗迹,思绪被导赏人员唤回,他在详细介绍配水库如何作为一个大水缸,为千家万户输送食水,内心不禁感慨前人智慧及精细,纵然只是一座地下配水库,在保证其实际功用的基础上,居然建造得如此考究。

  匠心独运细节藏巧思

  整个配水库由几根高大花岗石柱撑起,内部开阔,每块花岗石为2尺长,1尺6吋阔和1尺高,表面粗琢,中部凸出。每条石柱的基座均为混凝土,其上为14块花岗石。为了令公众进一步看得清楚,现场更设有特别景点,展出配水库所使用的红砖和花岗石块。

  再走上几步,在花岗立柱之间,能见到一些散落的巨型碎石,应是来自几条断裂的石柱。而这些笼罩在探照灯射出的黄光之中,再上周围的仿罗马式建筑特色,呈现出古典又不失古朴的氛围。目之所及皆是建筑之美,看得多了又会忘记这里其实只是一座配水库,但耳边的偶尔从岩壁上渗出滴答作响的水声,又让人联想到配水库还在投入使用的那些年。此外,配水库当中清晰可见的静水井,足以展现当年配水库的运作流程,何以用浮波原理控制水流移动速度。

  从2020年底发现这处遗迹到今时今日,配水库的陈列,及保存完整性,可感香港水务署之努力,诸如在配水库外露部分加装玻璃天窗,用以加固及保护建筑结构,参观者使用的楼梯也很是坚固,据说当时的工作人员会站在扶梯之上查看配水库水位高低。此外,行人经过的路线还设有风扇和相应的通风以及消防设备,诸如此类。

  伴随时间发展,今日的深水埗配水库虽然没了往日的功用,但它并未真正远离人们生活,今人漫步其中,不仅可以欣赏建筑特色,更可了解香港水务发展历史,它是活生生的历史证明。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