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抵达曲洛乡受灾最爲严重的措昂村,满目疮痍的景象如尖锐的针,深深刺痛朱军的心。倒塌的房屋杂乱地散落四处,惊慌失措的村民眼神中满是恐惧与无助,每一幕都重重地撞击着他的内心。“必须加快进度,早日建成安置房,让受灾羣衆尽快住进温暖的家!” 朱军的话语坚定有力,在寒风中传递着力量与决心,迅速驱散了队员们路途的疲惫与面对艰难任务的畏难情绪,大家立刻投入到紧张的安置点建设工作中。“快看,灯亮了!”13岁的森格桑布激动地呼喊,他像一只敏捷的小鹿,迅速从应急帐篷中探出头,眼神中闪烁着惊喜与好奇,飞奔进入新搭建的活动板房。在18平方米的小屋内,屋顶圆柱形筒灯洒下明亮温暖的光,照亮孩子满是灰尘却难掩喜悦的脸庞,也点亮了这个灾难中急需慰借的小小空间。
“我们用临时发电机给6间板房通了电。” 救援队区域负责人王福刚虽满脸倦容,但自豪之情溢于言表。那临时发电机的嗡嗡声,在此刻宛如奏响重建家园的激昂序曲。在与时间的赛跑中,安置点建设工作争分夺秒、全力推进。1月中旬,措昂村1号安置点79间板房全部通电。孩子们在板房间穿梭嬉戏,轻敲墙壁似在与新 “避风港” 交流,小心翼翼触摸开关感受光明温暖。小学五年级的德庆卓嘎满脸通红,兴奋地和伙伴分享:“这里好亮,以后不怕黑啦!取暖炉上的高压锅肯定能煮出美味!” 他们纯真的笑容和欢快的笑声在寒冷空气中蔓延,爲这片遭受重创的土地注入了暖流。灯光下,村民们开始整理家当,迷茫的眼神逐渐被希望取代。老人坐在板房门口,看着忙碌的救援队员,口中不停唸叨感激;妇女们聚在一起打扫卫生,交流着对未来生活的憧憬。
一位老奶奶紧握住朱军的手,声音颤抖:“谢谢你们,在我们最无助时给了家。没你们,真不知道这个冬天该怎么过。” 朱军轻拍奶奶的手安慰:“奶奶,别客气,日子会好起来!”天灾无情,人间有爱。朱军和党员们日夜兼程,累了随地而坐稍作休息,饿了吃几口干粮便继续战斗,纵使脸上的皮被晒得脱了一层又一层,嘴脣裂开了一道又一道口子,眼睛里佈满了血丝,他们没有任何退缩,只爲让灾区羣衆温暖过冬。他们争分夺秒与时间、严寒较量,每搬运一块板材、钉入一颗钉子,都满含对羣衆的深情关切。在党旗的引领下,中交集团用实际行动诠释责任与担当,在抗震救灾一线奏响温暖人心、振奋精神的赞歌,让受灾羣衆深切感受到党和企业的关爱与力量,使党旗在抗震一线高高飘扬,成爲灾区最亮丽的风景。(通讯员:闫盼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