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生活 > 遨游 > 正文

进阶的一线青年

2025-05-06 11:06:17大公網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近日,中交三航局六公司智造装配处以“全流程智能化管控+精细化质量创新”的卓越表现,再一次斩获三航局年度优质混凝土奖。这一荣誉的背后,是智造装配处在预制构件领域深耕细作的技术沉淀与创新突破。对于主要完成人之一的杨嘉源来说,这也是对他多年来扎根一线、不断成长蜕变的肯定。

  杨嘉源的身上,有着一股年轻人少有的沉稳冷静。2016年入职以来,他先后参与了六公司厦门云顶路自行车快速道示范段工程、2012JP03地块A3子地块地下室及上部主体工程等市政、房建项目的工程建设。对于项目的生产排产、技术方案、施工方案、人员调配等全链条程序,他都能够安排得有条不紊。“项目一线教会了我摒弃浮躁,专研技术、创新创造,也教会了我责任的意义。”杨嘉源说道。

  2020年初,杨嘉源被调到智造装配处(原预制场),恰逢六公司承接翔安刘五店岸壁整治工程的沉箱及方块预制任务。作为预制构件技术新人,他从零开始参与模板设计工作。“一开始就是研读规范,寻找国内外案例学习,到现场一遍遍地开展实测。”他回忆道。

  在夜以继日的学习和实践中,杨嘉源逐步掌握沉箱模板的力学计算、沉箱分层预制接茬处理等核心技术要点,从理论层面理解了沉箱预制的工艺逻辑,并建立起对大型水工构件的立体认知。

  一年后,在浙江BJ项目中,杨嘉源独立承担沉箱模板深化设计重任。项目沉箱型号多达8种、单体体积超300立方米且外形含弧形、变截面,构造极为复杂。杨嘉源认为,“在挑战面前,技术人员要肩负起创新创造责任。”

  于是,他和团队其他成员一起精心研发,创新性地提出“模块化+通用化”设计方案,通过开发可分层外模体系,实现不同高度沉箱的模板复用;设计可拆卸活动块并在内模设置圆台螺母,解决了沉箱顶部异形结构的预制难题。该方案不仅实现A、B、D型沉箱模板通用率达75%,节省制作成本超200万元。过程中同步建立沉箱模板设计标准化流程,为后续同类项目提供可复制经验。

  2022年,智造装配处承接六公司首个房建PC构件项目——2021P07地块二期空心板及全预制卫生间生产任务。面对6个月内需完成13457件叠合板与1207间卫生间的紧张工期,以及构件规格超数百余种的复杂局面,杨嘉源沉稳不乱,在项目总工程师的带领下组建专项设计小组,重点突破全预制卫生间的技术难点。

  他和小组成员在深化设计创新上采用BIM建模,模拟模板开合路径,以“组合式快拆模板”实现将44种型号模板套数从44套压缩至17套,节省钢材约50吨。工艺优化方面则引入磁吸式定位件,提升模板安装效率,研发新型扁铁式振捣器解决狭窄空间振捣难题。

  此外,杨嘉源还带领QC小组开展《精细化装配式整体卫生间研制》活动,形成包含3项工艺标准在内的成果报告,获评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三等成果、福建省工程建设QC成果一等奖、厦门市质协“一类成果”,并取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随着智造装配处改革发展进入攻坚期,2023年,杨嘉源接任智造装配处工程管理部负责人一职。面对多基地协同管理、制度体系重构的挑战,他迎来从技术骨干到管理者的角色蜕变,进入管理能力进阶期。

  工程管理部作为生产与质量管理核心部门,在体系制度创新建设以及砼、钢结构生产统一管理中发挥关键作用。“在生产一线,靠的是扎实的技术功底和敢想敢闯的创新实践,在管理岗位上,需要的是借力发力、统筹全局的能力。”因此,杨嘉源主动认领了智造装配处“部门长领办”任务,牵头梳理部门职责,制定10余项制度,搭建全流程标准化体系。

  他还推动建立“智造装配处总部-基地-项目”三级联动机制,借助数字化办公平台实现进度、质量、成本数据实时共享,让管理触角延伸至每个生产单元,实现项目从承接、深化排产、生产到供应的无缝串联;通过加强智造装配处总部统筹能力,实时对接各基地工程管理部,建立“问题清单-协调解决-闭环管理”机制,2023年到2024累计协调解决生产难题70余项,保障项目节点顺利推进,构建生产与质量管理协同发展的全新格局。

  从市政道路到水工构件,从房建主体到装配式构件,杨嘉源始终坚持技术攻坚和创新创造,在时间的沉淀中积累了预制构件建造全生命周期的系统经验,实现从“技术骨干”到“管理能手”的成长蜕变。未来,他也将持续深耕构件生产技术,优化管理格局,诠释新时代青年的向上风采与进阶蜕变。(赖丹丹)

  

责任编辑:陈康迪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