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延庆正以首善标准书写长城保护发展的时代答卷。7月24日,延庆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宋豪杰在北京市政府新闻办专场发布会上强调,延庆区将全力做好长城世界遗产的守护者、长城文化的传承者、长城精神的赓续者。
活动现场摄影 李磊 首都之窗
延庆区拥有北京最丰富的长城资源,境内长城长达179.2公里,约占北京段总长度的三分之一。八达岭、花家窑子、九眼楼和水关长城各具特色,共同构成一座“天然开放的长城博物馆”。
筑牢“防护线”:数字赋能守护千年长城
延庆区以习近平总书记去年5月给八达岭乡亲们的重要回信精神为指引,筑牢长城防护体系。通过编制专项保护规划,完成23公里长城修缮,砖石长城加固率达90%,修缮质效全市领先。科技成为守护长城的“新卫士”——无人机巡查覆盖43公里长城,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新发现长城文物线索594处。大庄科段长城研究性保护修缮工程形成的“北京经验”,为长城保护提供了可复制的范本。
搭建“连心桥”:让长城故事飞向世界
延庆区以文化品牌活动为桥,精心打造长城文化节、长城论坛、长城音乐会矩阵,打磨《梦华·长城》主题演出。出版《延庆长城文化概览》等著作,推出“外国领导人登长城”微视频等多元传播产品。八达岭长城作为“元首外交”窗口,已接待179个国家的544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同时,“长城文化进校园”活动持续推进,引导公众深度参与长城文化传播。
打造“聚宝盆”:文旅融合激活长城生命力
延庆区以八达岭为核心整合资源,高站位推进世界级大景区建设。中国长城博物馆将于年底完工,明年如期开放,助力打造国家一级博物馆。旅游业态创新不断:建设“长城驿站”、做优“长城人家”民宿,举办环长城越野赛。科技赋能更添亮点——引入登山助力外骨骼机器人、开通无人机配送航线,为传统文旅注入新活力。石峡村“文物保护—风貌塑造—文旅融合”活化样板,更成为长城沿线村落振兴的典范。
延庆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宋豪杰 摄影 李磊 首都之窗
“延庆是属于未来的。”宋豪杰表示,延庆区将持续对标总书记嘱托,创新保护机制,深挖长城多元价值,将长城的奋斗精神与爱国情怀,转化为建设最美冬奥城和推动绿色发展的澎湃动力,让民族瑰宝永续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