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三航局平陆运河项目有这样一位杰出的共产党员,他以二十余载如一日的坚守,在建设一线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奋斗篇章,他就是高飞。
2023年5月,平陆运河正式开工建设。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条江海连通的大运河,这项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骨干工程,既承载着广西腾飞的梦想,更牵动着国家战略的实施。担任航道9标段常务副经理的高飞,深知肩上责任之重。
临危受命,在 “世纪工程” 中勇挑重担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高飞带着这句箴言,率领策划专班深入项目现场,开展细致入微的调研。他们不畏艰辛,穿梭于山林与河畔,收集了大量详实的数据与资料,为项目前期快速启动和整体策划决策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他的带领下,团队展现出惊人的执行力与创造力,创下单日土方开挖运输11.8万立方米的最高纪录。2024年的超长雨季给施工按下了“减速键”,持续降雨导致施工现场泥泞不堪,机械设备难以正常作业,土方开挖和运输工作举步维艰,工程进度受到严重影响。高飞与团队成员共同分析雨季对施工的影响,及时纠偏年度生产计划,全力克服汛期带来的不利影响,最终项目顺利完成二、三期导流节点。
进入旱季后,他加大资源投入,细化旱季施工安排,创新推出“三人小组”现场管理模式——每个工区成立由工程、质检、安全人员组成的三人小组,实施下沉式全过程管控,通过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互补优势,全面提升现场施工效率。最终如期完成旱季劳动竞赛各项任务,达成全年目标。
图:高飞带领项目团队研究施工图纸。
科技赋能,为工程安全质量上 “双保险”
“安全是工程建设的生命线,质量是项目的立身之本。”这是高飞常挂在嘴边的话。
在安全管理方面,他推动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将“五大系统”责任体系细化到每个岗位;在实际工作中,他积极践行“科技兴安”理念,带领团队研发“智行天眼”信息化管理系统。该系统可实时监测设备运输速度、轨迹及运输量,并进行效能分析,真正实现了设备“一张图”管理。
高飞始终以打造“优质工程”为目标,他带领团队推行“首件N+示范”模式,将每个分项工程的首件施工作为样板,形成标准化工艺手册和视频教程,通过“复制推广”实现实体构件精细化建造。在技术创新领域,他鼓励团队开展攻关,2024年斩获1项国家级QC成果三等奖、2项省级一类成果、7项实用新型专利及1项省部级工法。这些成果助力项目部在2024年质量月评比中脱颖而出,在航道7至10标中荣获综合第一名。
精打细算,让每一分投入都产生最大价值
“干工程既要算进度账,更要算效益账。”高飞深谙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将“二次经营”理念贯穿施工全过程,力求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
在成本管理中,高飞通过一系列举措深挖管理 “潜力点”。原本策划建设的3座钢栈桥,在他的主导下优化为1座,大大降低了建设成本。同时,他积极协调沟通,争取到3个河道回填区和原本属于下游标段的堆存场,成功将土石方综合运距缩减1公里多,临时用地面积减少300多亩。
在高飞的带领下,平陆运河项目团队在激烈竞争中奋勇争先,在业主单位和中交现场指挥部的评比中多次名列前茅。项目荣获平陆运河建设公司“2024年度优秀项目经理部”,得到业主单位的高度认可。高飞个人也凭借出色表现,荣获2024年南京市委市政府“南京市劳动模范”称号、三航局“2023年度先进生产(工作)者”和“2024年度十佳项目经理”等荣誉。
2025年是平陆运河建设的决胜之年。站在新的起点上,高飞正带领团队向“优质工程、绿色工程、廉洁工程”的目标全力冲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