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生活 > 遨游 > 正文

博贺开渔节圆满闭幕 渔旅融合绘就发展新图景

2025-08-21 09:19:19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8月20日晚,随着最后一批渔船归港卸货,2025年茂名博贺开渔节在璀璨烟火中落下帷幕。四天来,这个千年渔港累计接待游客22万人次,渔获交易总量达3.8万吨,创下历史新高。更令人振奋的是,节庆期间签约的7个渔旅融合项目,将为当地带来超过15亿元的投资。

  在闭幕式暨签约仪式上,投资5.8亿元的"博贺渔港风情小镇"项目尤为瞩目。规划图显示,这里将保留原有渔港功能的同时,建设海洋文化体验馆、悬空玻璃观景台等设施。"我们专门设计了渔船造型的民宿群。"项目负责人指着模型介绍,其中10栋民宿将由渔民旧居改造,游客可体验织网、腌鱼等传统渔家生活。

  压轴登场的渔歌联唱《永远的渔火》中,老中青三代渔民同台演出。当80岁的老舵手梁永济用苍劲的嗓音领唱"一网金来一网银"时,台下不少观众跟着哼唱。文化馆负责人激动地表示,这首百年渔歌已被成功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数字渔业成果丰硕 创新模式引领转型

  在同期举办的现代渔业成果展上,一组数据引人注目:通过"渔船贷"金融产品,渔民今年新增改造智慧渔船83艘;应用AI鱼群探测系统的渔船,单航次渔获量平均提升35%。"就像给渔船装上了千里眼。"参展商黄经理演示的智能探鱼系统,能自动识别鱼群种类和规模,已有60多艘渔船预约安装。

  冷链物流区的电子大屏实时更新渔获流向。一批凌晨3点上岸的章鱼,通过全程冷链已在中午摆上广州某日料店的餐台。"从渔船到餐桌不超过8小时。"物流企业推出的"鲜达"服务,通过高铁专线将海鲜配送时间压缩了60%。据统计,开渔节期间通过电商平台销售的渔获占比达27%,较去年提高9个百分点。

  渔民学校发布的《2025渔业技能蓝皮书》显示,今年参加无人机投饵、深海网箱养殖等新技能培训的渔民达1200余人次。35岁的学员陈志强刚取得潜水员资格证:"现在既能捕鱼又能做海底观光导游,月收入翻了一番。"

  生态保护成效显著 可持续发展成共识

  闭幕当天举行的海洋生态修复论坛传来喜讯:通过连续五年的人工鱼礁投放,博贺近海渔业资源量恢复至2010年水平的128%。与会专家展示的监测视频中,成群的黄鳍鲷在珊瑚礁间穿梭。今年创新的"认养鱼礁"活动,已有38家企业认购礁体1600立方米。

  在放鸡岛海域,由废弃渔船改造的人工鱼礁正在下沉。这些船体经过严格去污处理,将成为海洋生物的乐园。"每艘沉船能形成约500平方米的生态系统。"海洋大学教授讲解时,潜水员正在水下安装监测传感器。环保部门透露,今年休渔期查处的8起非法捕捞案件,全部通过"生态补偿"方式要求当事人购买鱼苗放流。

  暮色中的博贺渔港依旧繁忙。灯光照耀下,工人们正往冷链车装载最后一批渔获;改造中的渔市大棚已搭起钢结构骨架;几位画家在写生本上勾勒着桅杆如林的壮观景象。正如镇长在闭幕致辞中所说:"开渔节不仅是丰收的起点,更是渔业转型的加油站。

责任编辑:陈康迪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