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生活 > 遨游 > 正文

从家庭作坊到现代化生产 一个茂名月饼世家的传承故事

2025-08-25 09:56:20大公網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在茂南区金塘镇,63岁的梁炳坤站在明亮宽敞的新厂房里,手把手教儿子调试新引进的自动化生产线。这个场景,浓缩了梁家三代人投身月饼产业的奋斗历程。从爷爷辈的土炉小作坊,到父亲时代的半机械化生产,再到如今拥有标准化厂房的现代化食品企业,梁家的故事正是茂名月饼产业发展的生动写照。

  "最早是用石磨手工磨豆沙,一天最多做几十个。"梁炳坤抚摸着祖传的木制月饼模具回忆道。改革开放初期,他贷款买了第一台和面机,产量立即翻了十倍。如今,儿子梁志强引进的智能生产线,日产能达到10万个。"但有些东西永远不会变。"梁炳坤指着配料间里正在手工调配馅料的老师傅说,"就像这个五仁馅的配方,还是我爷爷那辈传下来的。"

  在梁家的工厂里,传统与现代和谐共存。现代化的流水线负责批量生产,而专门保留的传统车间里,老师傅们依然用荔枝木烤制特色产品。"机器能保证产量和标准,但有些独特的口感,还是得靠老手艺。"梁志强解释道。这种"两条腿走路"的模式,既满足了市场需求,又守住了传统味道。

  最让老梁欣慰的是,去年刚从广州大学毕业的孙子梁家伟主动回来接班,还带来了电商运营的新理念。"爷爷教会我传统工艺,爸爸教我企业管理,我要用互联网思维开拓新市场。"梁家伟说。他组建的年轻团队,通过直播带货、社交媒体营销等方式,让企业线上销售额首次超过了线下。

  今年中秋,梁家推出了"三代同堂"纪念礼盒,包装上印着祖孙三代的创业故事。"我们要让消费者感受到,他们买的不仅是月饼,更是一份传承。"梁家伟说。这个创意让产品未上市就先火了,预售量突破5万盒。

  站在新厂房前,梁炳坤感慨万千:"从手工作坊到现代化企业,变的只是生产方式,不变的是我们对品质的追求。"而更让他自豪的是,这份事业有了新的传承人。"只要还有人过中秋,梁家月饼就会一直做下去。"这句话,道出了无数茂名月饼人的心声,也预示着这个传统产业的美好未来。

责任编辑:陈康迪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