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生活 > 遨游 > 正文

被低估的冼夫人饮食密码:荔枝、香油与海洋基因

2025-09-05 17:07:54大公網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在茂名市博物馆的库房里,一筐唐代荔枝核安静地躺在恒温箱中。它们出土于高州冼夫人第六代孙冯盎的墓葬,表皮仍保留着罕见的绛红色泽。“这是‘白糖罂’品种的祖先,”农科院专家用镊子指着一粒果核,“DNA检测显示,它与现在茂名主栽品种相似度达91%。”

  荔枝林里的军事密码

  信宜市镇隆镇的古荔枝林间,藏着一条被当地人称为“夫人道”的小径。82岁的果农黄伯示范了一种特殊修剪法:“把枝条压成弓形,既能多结果,又方便隐蔽行军。”这种技术据传源自冼夫人军队——他们曾用荔枝林作掩护突袭叛军。

  更惊人的发现来自博贺渔港。渔民展示了一种用山姜叶包裹咸鱼的传统做法,与电白出土的南朝陶罐内残留物成分一致。海洋大学团队证实:“这种包装能让鱼肉保鲜15天,堪称古代海军罐头。”

  “汉俚合璧”的餐桌革命

  在化州笪桥镇,记者尝到了一道“俚汉粥”:用中原小米混合俚人山薯,佐以海盐调味。78岁的传承人萍姨说:“冼夫人让汉人教我们种谷,俚人教他们采薯,这粥就是‘好心’煮出来的。”

  这种融合在茂名香油中体现得更淋漓尽致。在电白一家百年油坊,第13代传人用石磨碾碎花生时,特意加入少许海藻粉——“这是祖传秘方,冼夫人发现海藻能防士卒夜盲。”如今,这款获得欧盟认证的香油,正通过“一带一路”港口运往海外。

  美食博主的新发现

  当抖音博主“岭南食探”用光谱仪分析冼夫人时代炊具时,意外发现铜鼓残片上有动物油脂痕迹。“俚人可能用作战鼓煮集体餐!”这条视频获得50万点赞,也引发学界关注。现在,茂名职业技术学院已开设“冼夫人饮食考古”选修课。

  在浮山岭下的农家乐,老板阿强用荔枝木烤制“夫人饼”,馅料包含汉人的芝麻和俚人的野蜂蜜。他笑着说:“客人总问为什么比别处香,我说因为加了1400年的‘好心’。”——饮食文化的生命力,或许就藏在这份跨越时空的滋味传承中。

  

责任编辑:陈康迪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