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生活 > 遨游 > 正文

黄睿煌——以“管理+技术”双驱破局,助力智慧港口发展

2025-10-15 14:57:27大公網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在智慧港口的未来图景中,无人驾驶卡车沿著既定路线有序穿梭,岸桥与轨道吊在远程控制中心的精准指令下,高效完成装卸任务,整个码头的机械设备协同运作,却不见人工忙碌的身影。这背后,是众多港口机械与物流运输领域专家的深耕细作。他们扎根一线,攻克技术瓶颈,优化作业流程,用智慧为港口智能化转型铺路。其中,工程管理专家黄睿煌,凭借丰富的管理和创新经验,成为推动港口智能化发展的关键力量,助力港口迈向更高效、更智能的未来。

  黄睿煌在港口机械与物流运输工程管理领域深耕多年,从港口机械调试现场到跨国专案统筹中枢,他始终以“一线实践者”的身份深度参与专案全流程管控。他兼具管理者的统筹思维与技术专家的实操经验,是行业内少有的既懂管理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基于此优势,他主导了多个港口的机械智能化改造与物流调度优化专案,通过引入机器人协同控制、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显著提升了港口作业效率与安全性,并总结出一套可覆製推广的实践经验,为行业搭建起业务需求与智能化技术落地的桥梁,有力推动了港口智能化发展。

  港口智能化改造专案统筹复杂,主要受两方面制约。一方面,改造涉及机械升级、流程重构、人员适配等多维任务,各环节紧密相连,一旦衔接不畅,专案进度便可能停滞。另一方面,专案参与方众多,包括设备厂商、软体团队、港口运营方等,各方诉求和技术标准差异大,在传统“多头管理”模式下,易出现权责不清、资源浪费等情况,从而拖慢专案推进节奏。这些因素叠加,致使不少港口智能化专案推进缓慢甚至半途而废,成为行业规模化转型的重大瓶颈。

  针对这些难题,黄睿煌以全局思维重新梳理管理逻辑,创新提出解决方案。他从任务拆解入手,将复杂专案分解为机械调试、系统对接、人员培训等子任务,明确各任务前置条件与优先顺序,形成清晰实施路径。同时,他建立分层协同机制,明确设备厂商、软体团队、港口运营方等各方权责边界,设立跨部门沟通小组,即时解决协作中的技术衔接与进度同步问题,确保资讯传递精准、资源调度高效,有力推动港口智能化专案顺利实施。

  黄睿煌创新的“拆解-协同-落地”专案管理方法,为复杂港口专案管理提供了高效解决方案。该方法通过精准拆解任务、明确各方权责、优化协同机制,显著缩短专案週期,降低沟通成本,助力港口企业摆脱零散改造困境,推动港口向规模化、系统化转型,为智慧港口批量落地扫清障碍,加速行业整体升级。

  

  黄睿煌在港口运输现场

  在主导多项港口机械智能化改造与物流调度优化专案的过程中,黄睿煌敏锐洞察到行业面临机械协同低效、运输调度不畅、安全风险难预判等问题。为此,他系统性深研人工智慧技术,将自身丰富的工程管理经验与机器人协同控制、数字孪生、大数据分析等前沿科技深度融合,成功研发出一系列技术创新成果,为港口智能化转型开辟了新路径。

  黄睿煌的技术成果覆盖港口作业全流程,融合机器人协同控制、数字孪生、大数据分析等多维技术,构建起港口智能化转型的一体化解决方案。例如,在设备协同层面,他通过机器人协同控制技术打破不同品牌港口机械的 “数据壁垒”,实现岸桥、轨道吊、集卡等设备的集成优化与联动作业,从根源上解决机械交叉等待、运转低效的问题;在调度优化层面,他借助数字孪生技术构建港口全场景作业虚拟镜像,可模拟潮汐变化、货物峰值、设备故障等各类工况,提前优化运输调度路径,让调度决策从 “经验判断” 转向 “数据驱动”,大幅提升作业精准度与效率;在流程保障层面,依托动态即时数据分析技术对堆场集装箱开展智能追踪与调度,即时预警拥堵风险,确保装卸、转运、堆存全链路衔接顺畅,有效避免因流程中断导致的运输延误。

  目前,黄睿煌的技术成果在多个港口落地应用,有效提升了港口设备利用率,推动港口作业效率大幅提升,为全球港口智能化转型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实践范本,引领智慧港口从概念走向实效,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黄睿煌认为,港口智能化转型的关键在于管理与技术的深度融合与双向赋能。管理要为技术落地铺路搭桥,使其精准适配港口实际运输场景;技术则直接作用于运输全流程,实现效率的实质性提升。二者紧密围绕“优化港口运输”这一核心目标协同发力,相辅相成。

  随著人工智慧技术在港口机械与物流运输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化,黄睿煌正持续探索港口运输效能最大化的创新路径。作为“管理实践家+技术探索者”,黄睿煌以创新为驱动,不断突破传统边界,引领行业迈向更高效、更经济、更协同的运输新生态,为智慧港航建设注入新动力。(文/虞欢)

责任编辑:陈康迪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