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9日-20日,由国际非药物疗法协会主办的“2025年第二届国际非药物疗法大会暨系统医学高峰论坛”,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梳邦帝盛酒店盛大开幕。
本次大会以“共建国际非药技术平台 汇聚世界健康产业菁英”为主题,汇聚了来自中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匈牙利、美国、巴西等多国权威专家、学者、临床医师及健康产业代表,围绕非药物疗法在慢病康复、运动医学、中医传承、数字健康等领域的创新与应用展开深入探讨,展现出亚洲乃至全球在整合医学与自然疗法领域的科研实力与临床成果。
开幕盛况:交融传统与现代,彰显国际风范
上午9时,大会正式拉开帷幕。现场奏响马来西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庄重而肃穆。随后,多位重量级嘉宾依次致辞。
马来西亚中医针灸正脊公会兼马六甲中医师公会会长、马来西亚中华中医院和中华施诊所主席杨伟雄博士在致辞中指出:“非药物疗法融合了东方千年智慧与现代科学实证,是未来医学发展的重要方向。马来西亚中医界愿与国际同仁携手,推动这一绿色疗法的标准化与国际化。”
国际非药物疗法协会会长、南方医科大学博士后代豪杰强调:“我们正站在从‘治疗疾病’转向‘重建健康’的历史节点。自愈型结构康复学不仅是技术体系,更是一种生命哲学。”
马来西亚卫生部护理总监、大马护士局注册总监 Bibi Florina 教授则从公共卫生与护理角度,肯定了非药物疗法在减轻医疗负担、提升民众健康素养方面的积极作用。
最引人瞩目的是,被誉为“马中建交之父”的马来西亚财政部长、吉兰丹州王室家族成员东姑拉沙里作为最尊贵嘉宾为大会发表致辞。他回顾了马中两国在健康与人文领域的长期友好合作,并寄语本次大会成为“推动亚洲健康共同体建设的重要平台”。
仪式环节紧凑庄重,见证协会发展与人才崛起
大会致辞后,多位主礼嘉宾共同完成具有象征意义的开幕仪式,标志着本届论坛正式启动。
随后进行的国际非药物疗法协会聘任仪式成为上午环节的亮点。东姑亲自为多位新任名誉会长、副会长及九大专业分会会长颁发聘书与授牌。新成立的分会涵盖古中医文化与技术传承分会、武医融合分会、药食同源分会、智能科技分会、运动科学与康复应用分会、结构型抗衰分会、内脏学术分会、瑜伽康复分会、学术出版分会等前沿方向,显示出该协会在学科建设与专业细分上的战略布局。
紧接着,《国际非药物疗法前沿》创刊发布会举行剪彩仪式,标志着协会在学术传播与知识体系建设上迈出关键一步。世界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数字医疗与大健康赛道颁奖仪式、以及多项企业与个人奖项的颁发,进一步凸显了大会对科研创新、产业合作与社会公益的鼓励与支持。
左起: 曲戎梅、孙国栋、王旭峰、杨伟雄、代豪杰、拿督诺丁沙烈、孙树侠、司壮豪
主旨演讲:聚焦科研前沿,共享临床真知
在主论坛演讲环节,多位顶尖专家分享了他们的研究成果与临床心得:
孙树侠院士在《非药物疗法是人类健康的最佳选择》中指出,在慢性病成为全球健康主要威胁的今天,非药物疗法通过激活人体自愈力,是实现“主动健康”的核心路径; 王遵来教授系统介绍了《中医脊诊整脊技术创立与发展》,展示了如何将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脊柱医学相结合,解决颈肩腰腿痛等常见问题 ; 戴景兴教授从基础研究角度阐述了《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方法》,为运动康复提供了精准的量化评估工具; 张光华会长以《万年智慧,当世救赎》为题,深刻分析了古中医“五运六气”理论在全球健康危局下的现实价值; 王旭峰会长聚焦在《解决肠道疑难杂症的非药物疗法》,分享了通过营养、益生菌等非药物手段调理肠道的有效方案; 戈春艳(著名武术家)演示的《八卦掌武医康复实用技术》,生动体现了中国传统武术与医学融合的独特魅力; 代豪杰会长以《三分钟治痛技术核心原理》系统展现了自愈型结构康复学在激活人体自愈能力方面的临床优势。
国际视野与本地实践相结合
本次大会的举办地马来西亚,作为东盟健康医疗的重要枢纽,其中医药发展具有深厚基础。大会前夕在马来西亚中医总会举办的会前论坛,以及主论坛期间的多场技术培训,均体现了国际前沿理论与本地化实践的结合,旨在促进国际非药物疗法的普及与应用。
2025年第二届国际非药物疗法大会的成功开幕,不仅为全球健康从业者提供了一个高水平的思想碰撞与成果交流平台,更清晰地勾勒出未来医学的发展趋势——以人为中心,以自愈为根本,融合传统智慧与现代科技,构建更加普惠、有效且安全的健康服务体系。随着大会后续议程的展开,预计将进一步加强国际产学研合作,推动非药物疗法在全球健康治理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