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生活 > 遨游 > 正文

疍家咸水歌回荡新时代,茂名“海上社区”的变迁与守望

2025-11-03 11:35:25大公网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清晨的博贺渔港,千帆静泊,海风裹挟着咸腥气息。一阵悠扬而独特的歌声从一艘刚归港的渔船上传来,几位身着传统服饰的疍家妇女,正一边修补渔网,一边吟唱着古老的咸水歌。这传承了数百年的旋律,如今不仅是劳动的号子,更成为连接疍家过去与现在的情感纽带,诉说着这个“海上社区”在时代巨变中的坚守与新生。

  咸水歌,是疍家人特有的民间音乐形式,曾是他们抒发情感、记录生活的主要方式。随着老一辈渔民逐渐老去,年轻一代大多上岸工作或使用现代化渔船作业,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度面临失传的危机。“现在会唱原汁原味咸水歌的人,平均年龄都超过六十岁了。”省级非遗传承人林水英女士不无担忧地说。

  转机来自于当地有意识的保护与活化。近年来,茂名市文化部门联合社区,启动了对咸水歌的系统性记录和整理工作,建立了传承人档案和音像资料库。更令人欣喜的是,一系列“咸水歌进校园”、“渔港文化体验课”等活动让年轻人接触并爱上了这门古老艺术。在博贺镇的一所小学,孩子们用稚嫩的嗓音学唱新编的咸水歌谣,歌词里既有传统的渔汛知识,也加入了爱护海洋、交通安全等新内容。

  变迁不仅体现在文化传承上,更体现在疍家人的生活里。过去以船为家的“连家船”已基本成为历史,绝大多数渔民在岸上拥有了宽敞明亮的安置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渔家新村。社区里,卫生站、活动中心、渔具商店一应俱全。老渔民梁伯告诉记者:“以前在船上,怕台风,怕生病。现在上了岸,心里踏实多了。但一出海,听到咸水歌,就觉得根还在。”

  如今,咸水歌又找到了新的舞台。在茂名举办的各类旅游文化节上,它成为展示滨海文化魅力的亮点;在短视频平台上,年轻疍家船员用手机记录海上生活,背景音乐常常是即兴创作的咸水歌,吸引了大量网友关注。这古老的歌声,正以其顽强的生命力,证明传统并非与现代格格不入,它可以在新的时代找到新的共鸣,继续回荡在茂名的碧海蓝天之间。

责任编辑:陈康迪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