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下,家住茂名市区油城四路的陈伯像往常一样,下楼步行不到五分钟,便走进了家门口新建成开放的“好心绿洲”口袋公园。他先在崭新的健身器材上活动筋骨,随后在绿树环绕的步道上慢跑两圈,最后在凉亭里和几位老友喝茶、下棋,开启惬意的一天。这种“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生活场景,如今已成为许多茂名市民的日常。一场以“小、多、匀”为特点的“口袋公园”建设行动,正悄然重塑着这座老工业城市的肌理,为市民装满了“微幸福”。
所谓“口袋公园”,顾名思义,就是利用城市中的边角地、废弃地、闲置地,见缝插针建设的规模小巧、功能简洁的开放式公园绿地。茂名作为因油而兴的工业城市,过去城市规划中生产空间优先,市民休憩的绿色公共空间相对不足。近年来,市政府将“口袋公园”建设作为重要的民生实事来抓,计划在中心城区建设超过100个各具特色的“口袋公园”,目前已建成开放60余处。
这些公园虽小,却“五脏俱全”,且设计精巧。有的利用老旧小区拆违腾出的空地,增设儿童游乐设施,成为孩子们的乐园;有的建在交通转盘角落,通过艺术雕塑和景观绿化,成为城市形象的展示窗口;还有的与社区文化站结合,融入好心文化、石油文化等本土元素,成为邻里交往和文化传承的客厅。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坚持‘一园一主题’的原则,力求让每一个‘口袋公园’都成为独特的风景,而不是简单的绿地复制。”
“口袋公园”带来的最直接变化,是市民生活品质的提升。它有效解决了大型综合公园服务半径无法覆盖全部社区的难题,让市民尤其是行动不便的老人和孩子,能就近享受绿色空间。同时,这些散落在城市角落的“绿洲”也改善了局部小气候,提升了城市颜值,甚至带动了周边街区的微更新,激发了社区活力。
从机器轰鸣的“南方油城”,到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滨海绿城”,茂名的城市转型路径清晰可见。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口袋公园”,如同城市呼吸的“绿肺”,不仅装点了街景,更承载了民生温度,标志着茂名的发展正从注重宏观经济增长,向关照微观个体幸福感的深度转变。当越来越多的市民在家门口就能感受到鸟语花香,这座城市的幸福底色也愈发鲜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