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联易达CEO张栋发言中
深耕产业场景,破解AI落地难题
张栋在演讲中开宗明义地指出,尽管我国在AI基础研究、算力投入和模型能力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在商业化落地和生态闭环建设方面仍面临严峻挑战。“有模型无数据”、“有资料无智慧”成为制约产业AI发展的关键瓶颈。
主办方供图
万联易达作为一家深耕产业多年的生态型企业,依托“实体+互联网”双生商业模式,构建了人工智慧、商品贸易、物流服务和数智金融四位元一体的业务格局。张栋强调:“我们始终从真实场景出发,搭建AI与产业之间的纽带。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体系,97个行业大类、1382个小类,这为万联易达构建产业互联网生态、发展产业AI大模型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介绍,万联易达通过“AI+可信资料空间+真实业务场景”的创新模式,搭建了涵盖人工智慧应用、商品交易、物流服务、数智金融、智慧场站、云仓等多元功能平臺。这一生态体系持续吸引外部产业平臺、上下游企业及服务机构加入,形成了共建、共用、共赢的产业互联网生态系统。
发佈“万联摩尔”,从单体智能到生态协同
演讲中,张栋重点介绍了万联易达最新推出的产业级AI大模型“万联摩尔”。这一突破性产品采用“融合产业动态图谱的结构化思考技术”,具备产业资料覆盖全、痛点理解深、问题回答准的显著优势。
主办方供图
“随著产业智慧化进入深水区,单一的大模型和智慧体已难以满足复杂场景的需求。”张栋表示,“万联摩尔不只是一款产品,更是产业生态共赢的起点。我们致力于让产业AI从‘通用泛化’向‘行业专精’转变,通过打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内外部等全域场景和可信资料,形成专业严谨的产业解决方案。”
据悉,万联摩尔将逐步覆盖国民经济97个行业大类,通过深度理解各行业特有的业务流程、运营模式和痛点需求,为产业伙伴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智慧服务。这一创新举措标志著万联易达实现了从单体智慧竞争到产业生态共赢的战略升级。
构建“AI超级载体”,重塑产业智慧生态
面对未来产业互联网与AI的融合趋势,张栋提出了“AI超级载体”的愿景。他认为,这一载体将吸纳包括自研智慧体、三方智慧体、生态业务平臺及外部三方平臺在内的各类智慧服务单元,在可信资料空间的赋能下,成为产业生态的统一入口。
主办方供图
“AI超级载体将是孕育下一代智慧形态的土壤与法则。”张栋阐释道,“它以应用为导向,从场景切入产业,旨在构建复杂场景下能够实现智慧交互、协同与价值共创的产业智慧新生态。”
这一前瞻性佈局将彻底改变传统AI应用模式。在AI超级载体的框架下,农业、工业、服务业等全产业场景均可调用颗粒度更加精细的智慧服务,实现从单点智慧到系统智慧的质的飞跃。张栋强调,这不仅是技术架构的创新,更是产业生态组织方式的革命性变革。
夯实智慧根基,共创产业未来
在演讲的最后部分,张栋呼吁产业各界携手合作,共同夯实算力根基、丰富资料养料、完善产业知识图谱。他表示:“唯有从场景出发,才能让AI扎根现实。万联易达期待与生态伙伴一道,共建智慧、高效、普惠的产业发展未来。”
值得注意的是,万联易达的产业AI实践正在产生显著的示范效应。通过将AI技术与产业互联网生态深度融合,公司不仅帮助合作伙伴提升运营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更重要的是开启了“发现未知机遇”的新可能。这种“技术之智”与“产业之实”的同频共振,正以乘数效应推动千行百业的数位化转型。
业内专家认为,万联易达提出的“AI超级载体”概念,准确把握了产业智慧化的发展趋势。随著AI在产业生态的应用场景中持续深化,有望为提升企业利润、行业增加值、国家GDP做出重要贡献,成为中国经济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重要推动力。
人工智慧与产业深度融合的画卷正徐徐展开。万联易达的探索表明,当科技创新与产业需求深度融合,必将释放出巨大的发展潜能。这条从“+AI”到“AI+”的融合之路,正在为中国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贡献独特的智慧与方案。
“我们希望让所有产业伙伴,都能在AI+的赋能下实现高品质发展,这才是产业互联网生态的价值所在。”张栋的结语,道出了万联易达与产业伙伴共创智慧未来的坚定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