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鱿鱼游戏》中的参赛者均穿上绿色运动服。
《鱿鱼游戏》持续火爆,全球观看用户超过1.1亿,正式成为Netflix有史以来全球首月最多人观看的剧集。近期,韩国诚信女子大学教授徐埛德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中国服装抄袭了《鱿鱼游戏》中的西服,在网购平台上,擅自利用李政宰的照片销售因电视剧而出名的绿色运动服,是非常错误的行为。”这一帖文经过韩媒《朝鲜日报》报道,引发广泛讨论。但只要多看一眼,就能在“保护知识产权”这冠冕堂皇的字里行间,看到傲慢与无知,双标与偏见。\利贞 司良
韩国大学教授徐埛德的社交媒体动态配了一张淘宝截图,截图中除了李政宰在《鱿鱼游戏》中身穿绿色运动服的剧照之外,还有中国演员吴京身穿一件印有“中国”二字的绿色运动服的对比照。这简直是成语“画蛇添足”的典型示范,因为吴京的照片其实是2019年电影《老师.好》的剧照,而《鱿鱼游戏》则在2021年9月才刚刚上线。如果徐埛德关于“抄袭、侵权”的说法成立,那这两张照片非但不能说明中国服装抄袭《鱿鱼游戏》,反而是《鱿鱼游戏》抄袭中国影视作品的铁证。
另外,想必徐埛德在义正词严“声讨”中国网购平台之前,没有先在Gmarket(韩国排名第一的线上购物网站)上搜索一下,否则他用以证明自己“中国抄袭太多”观点的“鱿鱼游戏同款运动服”,在Gmarket上也是比比皆是。但动辄25000至40000韩圜(165至265港元)的价格,比淘宝不到70港元的价格贵了几倍。考虑到这些商品运到韩国的低廉运费(只要15港元或者干脆免运费),想必不是从中国内地“海淘”发货,不知是韩国本土厂商“抄袭太多”自产自销,还是从中国内地大批入货再转手倒卖?
或许自知理亏,如今这篇“引战”帖文已被徐埛德悄悄删除。在徐埛德的社交媒体上,关于中国的帖文都极具“韩国特色”:“辣白菜是韩国的”、“朝鲜族服饰是韩国的”、“参鸡汤是韩国的”……如果那些未获授权的商家是为了“利”去蹭《鱿鱼游戏》的IP,那么这位习惯性言论“出位”的教授,又何尝不是为了“名”而蹭《鱿鱼游戏》的IP呢?
商标≠IP
嘲笑归嘲笑,配图引用错误可以说是徐埛德的无心或无知所致,其帖文承载的内容也因为其狭隘的民族感情所削弱,但其帖文中反映的情况则是真实存在的:不单是中国的淘宝、韩国的Gmarket,就连美国的亚马逊上“鱿鱼游戏同款服装”等衍生产品,也都随着剧集的火爆而热销。作为剧集的版权方Netflix面对其中巨大的利益,自然不会无动于衷,已经开始对这些衍生产品的经销商积极采取法律行动,不少商家已经收到了相关版权投诉和警告。
笔者查询各国各地区商标注册情况,Netflix已经在包括美国、加拿大、韩国、菲律宾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始了《鱿鱼游戏》英文剧名《SQUID GAME》和韩语剧名《오징어 게임》的商标注册申请,在香港则申请了“鱿鱼游戏”繁体中文及简体中文的商标组合。在附表(右上方)中同样可以看到各个国家和地区均有大量其他公司和个人在申请“鱿鱼游戏”英文名的商标,但可以想像,同一区域如有Netflix“正主”申请,这些寄希望于偷跑抢註的公司和个人,极有可能会被相关机构驳回。
综合网上消息,Netflix投诉和警告商家的理由多是基于商家在商品名称或简介中未获授权使用“鱿鱼游戏”中英文剧名,而非针对模仿剧中角色服装设计。如果Netflix想要从这个角度入手,需要经过更复杂的申请程序。如果Netflix将“长袖运动服+绿色+数字456”的组合作为特定设计申请,那商家将颜色少许调深一点点,算不算侵权?绿色运动服上不写456,写个剧中完全没有出现的457,算不算侵权?写个代表香港的852(国际电话区号),又算不算侵权?
侵权的计算
与此次因《鱿鱼游戏》而起的侵权纷争最类似的情况,要数二次元世界中的各种cosplay(角色扮演)了。
动漫爱好者穿上与动画、漫画、游戏中角色相似的服装、拿着相似的道具,通过扮演作品中的角色来表达自己对作品、对角色的热爱,是否也侵犯了版权所有方的知识产权呢?严格来说,除了cosplayer自己动手制作的服装道具之外,以各种形式制作、销售cosplay服装、道具的行为,都很可能是有侵权问题的。但实际操作上,很少看到版权所有方提出正式诉讼。个中原因有很多,法律细节方面,其中一点就是动漫作品中出现的服装都是二维平面的,从二维平面的“可见”到三维世界的“可穿”,这两者之间的空隙,其实是由服装道具生产商的创作来填补,并不完全属于动漫作品版权所有者。而更重要的一点,是普遍认为包括cosplay在内的二次创作,在客观上有助于作品的传播,所以很多版权所有者非但不会去追究其中难以厘清的版权问题,更会主动推广、配合这样的行为。
同样地,伴随着《鱿鱼游戏》的大热,除了版权方Netflix之外,剧集的演员、幕后制作团队都赢得了极大的关注度,事业进入一个崭新的高峰期。而从韩国整体而言,剧集亦成功对全球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文化输出。除了服饰之外,剧中各种传统游戏、食物,如椪糖等都受到了全世界范围内的欢迎。在这样的情况下,若是因为徐埛德这样的言论而“败了路人缘”,可谓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