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生活 > 电影 > 正文

长安三万里 3D盛唐画卷波澜壮阔\葛若凡

2023-07-27 04:02:1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电影展现唐朝盛世一面。

  说到盛唐,不仅仅是一个朝代,“唐”更是华人的一个标志。在很多国家,把华人的聚集区称为唐人街。极盛时期的唐朝,曾经作为世界经济文化的中心。现于内地上映的《长安三万里》,是一部关于盛唐时期的动画影片,描写了大唐极盛时期的荣耀,记录了一个朝代的波澜壮阔。

  在剑南军帐之中,一位威风凛凛的老将军为持节进入军中的宦官平淡地讲述了自己的故事,这一番看似波澜不惊的讲述,揭开的却是大唐由极盛转衰的数十年历史,和无法改变自己宿命的盛唐诗人以及他们未酬的凌云之志。老将军正是时任西川节度使、摄东川节度使的唐代诗人、政治家、军事家高适,他回忆起知己李白和其他盛唐的人物,为我们展开一幅星光灿烂的盛唐群像。

  诗人群像星光熠熠

  这一个动画开头“神似”另外一部影史经典《阿甘正传》(Forrest Gump)。该片甫开始,阿甘与路人在公交站的长椅上,他娓娓道来自己跌宕起伏的一生,直到说话的这一刻。这是电影叙事结构──环状结构,即通过一个逻辑闭环,让情节发展以循环往复的形式来呈现,强调影片的宿命感,给观众一种剧情不断循环,尾声处回到开始的感觉。

  高适是一个很好的电影叙述者,因为他相比李白没有那么洒脱,他是盛世下的普通人,更像是史诗洪流中普通的芸芸众生。在片中,高适反复在军帐中看的小册子是《河岳英灵集》,这是唐玄宗时期殷璠对当时诗人的诗词收录合集,包括24位诗人的234首诗。这24位诗人几乎悉数在电影里出现。高适拿着这本小册子,给观众讲述了大唐从繁盛到落败的这一瞬,这一瞬也是李白、杜甫这些盛唐诗人、名人的群像和他们的一生。这些诗歌,不仅是诗人对于自己心情的抒发,也是对历史的记叙,对家国的忧怀。

  诗亦成为盛唐的象征符号。片中鲜有镜头描写长安的景象,似乎“长安三万里”无法点题,但正是从这些盛唐的名人和他们的诗歌、书法、绘画、舞蹈、剑法中,我们才能依稀在古遗迹中看到金碧辉煌、华丽繁荣的盛唐长安,“黄鹤楼的诗词在,黄鹤楼就在。长安呐,只要诗在,书在,长安就会在!”

  人物造型细致考究

  盛唐从开元盛世到安史之乱这段时期,在笔者作为影视从业者来看,感觉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戏剧化的一段。那种极盛而衰的悲剧,隐藏着我国文化中的悲怆艺术风格。三个小时的电影采取多点分布结构,却只采用单一叙事结构的方式,使得整体剧情看起来平铺直叙,又有太多的分布支线,呈现的效果显得有点像散文而并非电影剧本。由于需要表现的要素过多,需要加入的人物和诗词太多,因此显得诗词有些堆砌生硬,部分剧情巧合过多。

  人物设计上,除耳熟能详的盛唐诗人、文人,“剑圣”裴旻,“草圣”张旭,名将郭子仪,“乐圣”李龟年,以及传说中的玉真公主,都有登场,虽然有些人物只在镜头里闪现,无论从人物设计到服装、道具都经过细致的考究。虚构的角色中,女扮男装的裴十二文武双全却报国无门,反映盛唐开放,包容性很强,看似女性地位很高,其实开明包容只是徒有其表,为之后的极盛而衰铺垫了原因。武则天的出现只是偶然中的必然,裴十二是虚构的,但其形象脱胎自历史上千千万万被埋没的人的缩影。

  主角李白被设定为电影中盛唐的象征符号,无论历史还是戏剧,用一个李白这样的人物,作为一个王朝一个盛世一个时代的象征符号,是合理的。用高适来叙述李白,则是用客体视角来看待主体形象的方式,很创新。这部电影没有着墨展现玄宗、杨贵妃这些恢弘的唐代政要人物,而是“管中窥豹”般透过微观现象,通过一些耳熟能详却又有些神秘陌生的唐代人物和唐朝社会细节,来看盛唐的繁华,以及繁华背后衰败的危险信号。

  诗歌画作“电影化”

  制作方面,这部动画电影采用了中式水墨风和3D动画构建结合的形式,把诗歌和画作幻化成镜头语言、画面构图。在人物绘画上,有人说画得醜,说是所谓西方对东方的歧视和刻板印象,其实不然。很多人物都有历史的依据,例如参考了出土文物和唐俑、雕塑和墓葬壁画等。比如主角李白的人物形象,参考了《唐朝名臣画册》中李白工笔画的形象,就连服饰和色调都是一致的;一些女性形象“夸张”,是出自《簪花仕女图》和其他唐代的仕女图。电影中马的形象比较胖,腿比较短,应该都参考了唐朝画作的绘画方式,符合国风风格。

  这部《长安三万里》依托绚烂的历史,丰富的诗歌文化,展现了精妙绝伦的画卷,也是对大唐盛世无限的怀念。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