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开幕电影《父子情》剧照。
【大公报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康文署)香港电影资料馆(资料馆)6月23日至9月22日期间举行放映节目“影以载道──银都作品回顾”,选映16部银都经典作品,分别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剧院及资料馆电影院放映。放映节目为首届“中华文化节”节目之一。
银都机构及其前身(长城电影制片有限公司、凤凰影业公司和新联影业公司)从1950年至今制作及出品超过500部电影,以多角度反映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变迁。
方育平《父子情》揭序幕
开幕电影《父子情》(1981)(4K数码修复版)是新浪潮导演方育平首部电影作品,承继粤语片写实文艺的电影传统,平实细腻地描绘草根阶层家庭的父子情。该片入选第31届柏林影展,并荣获第一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及最佳导演。闭幕电影《彩蝶双飞》(1959)(复刻版)由红线女及马师曾等多位重量级粤剧名伶担纲演出四段折子戏宝,更是名伶白雪仙父亲白驹荣在资料馆馆藏中唯一的影像纪录,弥足珍贵。
是次选映的银都作品不少以刻画大众生活面貌为题,呈现新旧文化的冲击。《说谎世界》(1950)以上世纪四十年代上海为背景,讽刺为金钱尔虞我诈的众生相。《家家户户》(1954)及《我是一个女人》(1955)以现代女性为题材,前者透过婆媳之间纠纷,带出新旧时代女性的冲突、迷信与科学的矛盾;而在后者,观众除了可以体会女性在家庭与事业中的挣扎,亦能欣赏红线女罕有以国语演唱的几首插曲。
此外,节目亦搜罗名导演朱石麟、杜琪峯、许鞍华、关锦鹏和张之亮的代表作。朱石麟执导的《中秋月》(1953)、《同命鸳鸯》(1960)和《故园春梦》(1964)分别以现代社会白领、古代状元夫妻和抗战期间的大宅主人,不同时代和阶层的角色同样因为守旧礼俗而遭遇不幸的故事,揭示封建礼教之害。
杜琪峯首次执导的《碧水寒山夺命金》(1980)(4K数码版),上承古典文学及传统戏剧中常见的侠客题材。《书剑恩仇录》(1987)是导演许鞍华至今唯一一部武侠片。电影虽然保留原著武侠与历史并重的精髓,但相对原著对传统道德价值存有质疑和反思。
《人在纽约》(1990)由关锦鹏执导,汇聚张艾嘉、张曼玉和斯琴高娃,细腻刻画身在异乡的女性心理。《笼民》(1992)由张之亮执导,平实描写当时基层面对的住屋问题。
门票即日起于城市售票网发售,电话购票可致电3166 1288。凡购买6张不同场次门票的人士,可报名参加导赏团,参观西贡坑口清水湾电影制片厂,名额有限,先到先得。报名方法及详情将在资料馆网页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