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故宫文物CT机 睇医治古董奥妙

2018-06-10 12:06:00 作者:孙琳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6月9日,故宫文物医院的志愿者(左一)向预约观众介绍故宫使用的文物专用CT机\新华社

《我在故宫修文物》纪录片的热播使文物修复师这一职业红遍网络,许多观众都对他们的工作充满好奇。9日,为迎接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北京故宫文物医院首次试行开放,第一批40名预约观众在志愿者的导览下近距离探究“给文物治病”的奥妙。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文物医院最贵重的仪器─文物修复CT机首次亮相,它可以帮助故宫的每一件文物制定自己的专属病例档案。

成立于2016年底的故宫文物医院,位于故宫西侧城墙下、内金水河畔,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时任香港政务司司长的林郑月娥在参加故宫文物医院揭牌时曾表示,文物医院对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具有启发性,文物修复今后在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也要展示出来。此外,一批先进的文物修复仪器也同时亮相。

“生病”文物需建病历档案

地上和地下各一层,划分为6大区域,分别是科技保护区、分析检测区、书画修护区、综合工艺修护区、综合艺术品修护区、金属钟表修护区;从功能上划分为,物科技实验室、文物修护工作室和文物保护管理与展示宣传三部分,汇集有200名文物保护专家。拥有“古陶瓷保护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中国─希腊文物激光技术联合实验室”、“同步辐射与文物保护联合实验室”等重点实验室。

“这是用于文物修复最大的CT机,有了它,故宫的每一件文物都将有自己的病例档案。”院长单霁翔介绍,专家用CT机对文物进行全身检测、扫描,获取叠加在它身上的历史信息,然后再对症下药,确定治疗方案。而在一旁、首次正式上岗的志愿者张雪靓向观众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体型这么巨大的仪器是怎么运进来的?”“先运机器,后装门!”“运进零件后再进行组装!”观众们七嘴八舌讨论了起来。“都不对,我们的仪器不走寻常路,是『开墙破洞』之后才运进来的”,张学靓揭晓了谜底。

首批志愿者“过五关斩六将”

张雪靓是故宫文物医院的首批志愿者,和她一同上岗的志愿者们可谓都是“过五关斩六将”。单霁翔介绍,首批志愿者经过了三轮筛选,从871份有效简历中,最终录取了25人上岗,以教师、高校硕博士为主。“以后就是故宫人了,欢迎你们加入故宫队伍!”9日上午,这25位志愿者从单霁翔手中接过志愿者证正式上岗。

单霁翔表示,故宫文物医院是目前中国国内面积最大、功能门类最完备、科研设施最齐全、专业人员数量最多的文物科技保护机构。

“文物修复是一个科学的过程,像患者到医院看病一样,不仅需要有传统技术的工匠进行经验性地判断,也需要借助各类分析检测的仪器来诊断,以便在修复过程中,最大程度保护历史文化信息,不改变文物原状,实现传统工艺技术传承。”单霁翔说,故宫将根据此次试行效果,尽快发布正式预约开放方案。“我们希望,在保证文物修复工作的同时,与观众预约数量之间达到平衡。”

责任编辑: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