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代新型毒品敖敏辉摄
30日,记者从广州海关,近期,跨国走私毒品犯罪出现新特征,如人体藏毒案件上升,特别是女性藏毒、带毒人员增多。第三季度落网的8名嫌疑人,体内藏毒多达6.6公斤。与此同时,海关侦破11宗以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为主的第三代新型毒品走私案件,缴获包括被称为“迷奸药”的药品氟硝西泮一大批。其中,白云机场海关在旅检渠道查获的4宗案件中,缴获第三代新型毒品便超过6万粒。
查获“迷奸药”走私案
广州海关缉私局副局长郑军介绍,今年第三季度,广州海关持续重拳打击毒品走私犯罪活动,查获数十起走私毒品案件,其中刑事立案29宗,采取刑事强制措施19人,缴获海洛因、可卡因、冰毒等各类毒品总重59.5公斤。
其中,白云国际机场进境旅检渠道查获人体藏毒走私案件8宗、抓获犯罪嫌疑人8名,缴获走私毒品6.6公斤,并首次查获体内藏冰毒入境的案件。女性藏毒、带毒现象突出,占据查获案件的近半数量。
除女性参与带毒外,个别人体藏毒的“骡子”被贩毒集团精心“包装”,伪装成来广交会参展商,持有伪造的展会邀请函,极具迷惑性。
近期,不法分子将贩毒目标转向一些新出现的、存在药物滥用可能性但国际上尚未列明管制的物质。
10月5日,一件寄自境外的包裹申报品名为“钙片”,但是海关关员发现包裹内除了钙片以外,还有一种叫做氟硝西泮的药品。这是一种新型精神类药品,又称“蓝精灵”,有催眠、遗忘、抗焦虑、肌肉松弛等作用,使用后会出现彻底失去知觉“断片”的情况,在中国属于国家管制第二类精神药品,坊间更被称为“迷奸药”。
经过多种手段阻截,广州海关一个月内连续在寄自日本的邮件中查获7宗此类精神药品案件,种类包括氟硝西泮、三唑仑、唑吡坦等。白云机场海关在旅检渠道也查获了4宗新型毒品走私进境案件,缴获各类“新精神活性物质”新型毒品6万余粒。“该类精神药品属于继传统毒品和合成毒品后的第三代新型毒品,走私分子往往谎称是“普通药物”或者“减肥药”,社会危害性极大。”广州海关隶属白云机场海关旅检处副处长陈新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