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习近平引领新时代改革开放 直面挑战肩重担 新征程大有可为

2018-12-18 03:18:44大公报 作者:王珏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今年10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深圳改革开放展览馆参观“大潮起珠江│广东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资料图片

中共中央将于1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将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再启新时代改革开放催人奋进、勇往直前的壮阔征程。新华社最新刊发长篇通讯《新时代改革引领者习近平》,介绍了习近平直面挑战、亲肩重担、锐意进取、革故鼎新的“习式改革”历程。文章说,2018年,中国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习近平担负着把邓小平开创的改革开放事业推向前进的重任。面临的挑战仍有很多,未来要以超常的魄力领导党和国家把改革长期推进下去,对此习近平怀有信心:“过去几年来改革已经大有作为,新征程上改革仍大有可为!”

中国改革开放始于1978年。习近平的父亲习仲勋当时在改革开放前沿广东省担任第一书记。父亲的胆略和担当影响了习近平。他在河北正定等地工作时,也开始了改革探索,后来到其他省市任职,也以改革者形象着称。他在宁德倡导“弱鸟先飞”,在厦门实行“放水养鱼”,在福州开创“马上就办”;在浙江提出“八八战略”;在上海力推“长三角一体化”。

出生革命家庭 改革坚定不移

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当时中国进入了改革深水区。有海外舆论称,领导改革的中国共产党面临严峻挑战。习近平向中外记者坚定宣示了进一步推动改革开放的决心:“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上任后的首次出京考察,习近平选择了邓小平1992年“南巡”时到过的广东。在深圳,习近平瞻仰了邓小平铜像。他说,“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在习近平主持下,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制定全面深化改革7年时间表,出台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改革方案,涉及从经济到政治、从社会到文化、从生态到外交等各个方面。此后,从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确立全面依法治国路线图,到十八届五中全会诠释五大发展理念,再到十九大报告绘制现代化“两步走”战略,全面深化改革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突出亮点,习近平也成为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领航者。

挂帅亲出征 实干促改革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习近平担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后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成立,仍由习近平挂帅。习近平领衔的,还有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中央财经委员会等。一位参与改革决策的人士说,新一轮改革强化了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这有利于破除“中梗阻”。中共十八大后5年间,中国出台1500多项改革举措。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提出158项改革举措。6年来,改革在各个领域扎实推进,不断突破。

今年10月底,习近平又一次来到广东,他说:“我们就是要在这里向世界宣示:中国改革开放永不停步!下一个40年的中国,定当有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成就!”

六年来各项改革成效

•立足经济新常态的判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

•加大经济体制改革力度,进一步划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确保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把创新驱动发展确定为新时代改革的重大战略并着力实施,中国向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加速迈进

•掀起大规模“反腐风暴”,从“胶着状态”到形成“压倒性态势”,这既是改革一部分,也为进一步改革创造条件

•集中推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这一“牵一发而动全身、投一石而激千层浪的重大改革举措”

•成立国家监察委员会,这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标志性成果

•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推动落实全面依法治国方略

•健全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改变意识形态管理薄弱的局面,加强了党对改革的全面领导力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促进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的良性循环,夯实人民的获得感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以改革促进公平正义

•建设美丽中国,推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现跨越式突破

•领导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国防和军队改革,完成中国军队彻底重塑

个人生死置之度外 破改革坚冰

图:今年9月,习近平在考察黑龙江时于七星农场万亩大地号与农场工人们亲切交谈/资料图片

习近平曾说:“党和人民需要我们献身的时候,我们都要毫不犹豫挺身而出,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参与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文件起草的一位学者回忆说:“没有习近平下决心,很多重大改革是难以出来的。”

许多重大改革举措由习近平本人拍板。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自1992年中共十四大以后提的一直是“基础性作用”。讨论时有人认为新提法跨越太大,建议暂缓,最后是习近平拍板定论,实现重大理论突破。

13亿多中国人的身份长期被户籍制度分隔在城乡两端。习近平率领发起史无前例的户籍改革,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的性质区分,为城乡一体化打开大门。

国企改革被认为是重中之重和难中之难。习近平把混合所有制作为国企改革重要突破口,使亟待提高效率的国企加速融入现代化经济体系。同时,他鼓励民营企业依法进入更多领域,引入非国有资本参与国企改革。

带头“撸起袖子加油干”

在计划生育政策实行多年的基础上,习近平敏锐抓住重大时机,推动出台全面两孩政策,在关键节点改善中国人口结构,受到全社会广泛赞誉。

公款吃喝浪费的积弊,被很多人认为是无法解决的难题。习近平倡导制度建设和机制改革,在不长的时间里遏止住了这一歪风。

在中国的生态屏障秦岭,官商勾结,滥盖别墅,违背绿色发展理念。习近平亲自督战,多次批示,剑指利益固化藩篱和官僚主义恶疾。

中共十八大至十九大之间,习近平到基层考察50次、累计151天,这既是对改革的访查和调研,又是对改革的宣讲和推动。在习近平带头“撸起袖子加油干”的鼓舞下,许多大胆的改革在基层开展起来。

以开放促改革 联动世界发展

当今世界又来到十字路口。是“新冷战”还是“新合作”,是“新停滞”还是“新发展”?对此,习近平提出打造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理念的新型国际关系,并倡导新的全球治理观:共商、共建、共享。

18年前,时任福建省长的习近平曾推动实施福建援助巴布亚新几内亚东高地省菌草、旱稻种植技术示范项目。今年11月,他在出访巴新时,又现场见证中国援巴新菌草、旱稻技术等一揽子项目协议正式签署。作为中国对外援助技术,菌草项目持续运作至今,已传播到100多个国家,给发展中国家带来脱贫希望。这映射出习近平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可喜进展。这项富有改革创新内涵的倡议旨在用经贸和基础设施合作让人类更好连接起来并共享繁荣。目前五大洲1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已同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

“一带一路”让人类共享繁荣

地球生态系统面临的危机已成人类最大挑战之一。过去6年,中国加大国内改革力度来兑现保护地球家园的承诺,包括实行大气污染防治十条措施、推行河长制、建立国家公园体制等,不少出自习近平本人的谋划。

习近平把中国对外开放推向新境界。一段时间来,中国连续推出对外开放新举措: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大幅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取消中资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大幅下调汽车进口关税,积极扩大进口……自由贸易试验区从1个增加到12个。习近平说,“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宣示了“以开放促改革”的重要改革观。

国外高度评价习近平改革观

图:2012年12月,习近平在深圳莲花山公园与当年参与特区建设的老同志交谈/资料图片

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郑永年:习近平回答了新一轮改革谁来改、改什么、如何改的问题,在改革开放40年后,他进一步推动完成制度建设的使命

澳洲《金融评论报》:习近平以惊人的速度改变了中国,中国人均GDP超过8000美元,在习近平领导期间增长了近40%,亚洲的新秩序“不是正在显现,而是已经到来”

美国学者库恩:习近平来自一个改革者的家庭。更为重要的是,他本人就是一位坚定的改革者──我知道这一点是因为2005年和2006年我在杭州拜会了习近平,他当时就跟我们谈到全面改革的重要性

英国《金融时报》:习近平不是第一个谈论需要改革的中国领导人,但他在考察中发表讲话的调子比以前更加有力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