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虹云首星升空 筑天基互联网

2018-12-23 03:18:1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12月22日7时51分,虹云工程技术验证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新华社

【大公报讯】综合新华社、中新社报道:12月22日7时51分,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虹云工程首颗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进入预定轨道。该首星是中国第一颗低轨宽频通信技术验证卫星,其发射成功标志中国低轨宽频通信卫星系统建设实现零的突破,迈出打造天基互联网实质性第一步。

据新华社报道,互联网已成为生活必不可少一部分。当前,世界各国都积极布局低轨道卫星通信系统,积极投身抢占这块潜力市场。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推出的“Star Link”计划、中国的“虹云工程”“鸿雁星座”等都是此类低轨道卫星通信星座。

虹云工程首星是中国首颗低轨宽频通信技术验证卫星,并首次将毫米波相控阵技术应用于中国低轨宽频通信卫星,能够利用动态波束实现更加灵活的业务模式。后续将以此卫星为基础开展低轨天基互联网试验与应用示范。

距地面千公里组网运行

虹云工程计划共发射156颗卫星,通过组网卫星在轨运行,它们将在距离地面1000公里的轨道上“手拉手”组网运行。

据中新社报道,这些卫星之间通过激光星间链路,实现星间互联,卫星跟地面通过星观站链路互联并接入互联网和专用网络,确保用户何时何地都能宽频接入互联网。

虹云工程首星发射成功,不仅标志毫米波多波束相控阵通信天线等先进技术首次实现在轨试验,也标志中国航天技术向商业化、产业化发展迈出重要一步。在项目总设计师看来,只有把商业卫星与大众需求结合起来,才能让航天真正进入商业模式。而虹云工程“小卫星、低轨、宽频”组合设置,则让航天技术走进千家万户成为可能。

此次首星载荷采用多波束相控阵天线技术,可以灵活、高速互联网接入。“多波束相控阵天线技术,可以随时调整波束位置,实现用户在哪、波束就在哪。”研究人员表示,“新技术的应用使得虹云工程将形成一个均匀的网络,地面网络到不了的地方,就用虹云工程系统;地面网络已经覆盖的地方,虹云工程系统可作为补充。”

卫星将在武汉量产

数百颗卫星陆续发射入轨、组网,如何高质量、高效率确保完成卫星研制工作是摆在研制团队面前的难题。对此,项目团队提出把握研制关键、高效精简研制流程,多项工作并行,创新中国商业航天发展方式和经营理念。

随着首星升空,航天科工也同步谋划虹云工程未来产业格局。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正探索与湖北武汉进行“央地合作”。中国首个卫星规模化生产基地将在武汉动工,实现虹云工程批量生产。建成后,将构建全业务系统新型研制模式,打通研发、工艺、生产集成环节,满足年产卫星百颗以上能力。

航天科工也将针对个人用户和特殊用户开展车载、船载、机载等多模式应用,带动低轨天基互联网星座系统下游产值。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