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四川政协港区委员李惠贞: 14年筹9000万惠2万大凉山孩童

2019-01-15 17:19:59大公网 作者:李兵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香港百老汇摄影器材有限公司副董事长、福慧教育基金会副会长、四川省政协港区委员李惠贞。(记者 李兵 摄) 

一位伟人曾说过,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14年,对于一个人的生命周期而言已不算短了,一位港人却将帮扶大凉山贫困孩童的善举坚持了14年。自2004年以来,香港百老汇摄影器材有限公司副董事长、福慧教育基金会副会长、四川省政协港区委员李惠贞,通过福慧教育基金会等平台先后筹资9000余万元,举办“福星班”“励志班”,让2万余名大凉山贫困孩童受益。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我们的职责便是把这一颗颗散落‘草丛’的‘金子’找出来,逐个擦拭干净,从而点亮他们的人生。”李惠贞说,一颗爱心是她14年不间断资助大凉山孩童的不竭动力。
 
拳拳爱国心落实行动中
 
李惠贞女士14年不间断,助力凉山脱贫让2万多名孩子受益;李惠中6年坚持不懈资助四川青年学厨艺,实现‘职教一人,脱贫一家’……1月14日下午,四川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小组讨论现场,四川省委统战部副部长徐君说,港澳委员将拳拳爱国心、殷殷报国情落实在行动之中,做了大量好事、实事。
 
徐君一席话,引起与会委员啧啧称赞,纷纷向李惠贞、李惠中等投去敬佩的目光。
 
李惠贞端坐在发言席上,瘦小的身材穿着一件花布衬衫,满头银发,两目炯炯有神,一脸波澜不惊。会议间隙,李惠贞接受了香港文汇报记者专访,介绍了她资助四川凉山彝族孩子的经历。
 
大凉山位于四川省西南端,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也是全国扶贫攻坚最难啃的骨头之一。2004年,在爱心人士张俊兰带领下,李惠贞作为福慧教育基金会副会长第一次走进大凉山。在领略高原美景与彝族同胞热情的同时,李惠贞看到了凋零的村野和无助的孤儿,令她内心深深震憾,并决定为孩子们做点什么。经过几个月的筹备,凉山州布拖县木尔乡寄宿制“福慧之星希望工程班”于当年8月正式开课。
 
李惠贞介绍,福慧教育基金会是在加拿大多伦多注册的一个慈善组织,在香港设有分支机构,前期与香港福慧慈善基金会一同在内地开展助学、扶贫工作。2004年,福慧教育基金会开始涉足大凉山助学活动,受助学生超过2万人,累计投入助学金9000余万元。
 
“每年我都会去大凉山,少则一周,多则半月。”李惠贞说,她当选四川省政协委员已有11个年头,资助大凉山孩童成为她履职的重要内容之一。
 
学一技之长同步奔小康
 
“资助的学生,有的当上护士,有的成为幼师……他们拥有了一技之长。”李惠贞一边翻阅手机里储存的照片一边介绍说,最早的一批孩子已经毕业,大多走上了工作岗位。
 
23岁的彝族姑娘吉尔莫子扎是凉山州某医院的一名护士,也是福慧教育基金会帮助的2万余名凉山贫困少年儿童的一员。“当地贫穷落后,父母重男轻女思想特别严重,女孩最多读至初中毕业,便要外出打工或嫁人。”吉尔莫子扎说,她如今的幸福生活,完全得益于福慧教育基金会的资助。
 
“起初,我们的资助方向主要是让孩子们吃得饱、穿得暖,后来,逐渐上升到让孩子们享受幸福、拥抱文明。”李惠贞介绍,福慧教育基金会联手当地政府部门为每一个“福星班”配备一名义工,专门照顾孩子们的生活起居。在引导孩子们学习知识的同时,不忘加强孩子的行为习惯培养,重点在学习、行为、卫生、内务、安全5方面引导规范学生。
 
同时,福慧教育基金会还不定期邀请专家义务为教师进行培训,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组织师生赴成都、上海等观光开阔视野。“我们所做的,不仅是让他们掌握知识,更希望他们打开心扉,露出笑脸。”福慧教育基金会义工说。
 
福慧教育基金会所资助的学生中,只有少数学生升入高中,能跨入大学门坎的只有极少数。于是,福慧教育基金会把不能升普通高中继续学习的孩子送入职业学校学习,让他们有一技之长。
 
“最近,我又去了一次大凉山,看到了大凉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李惠贞说,她期待大凉山的孩子能过上幸福生活,期待大凉山的人民与全国人民一道同步小康。
责任编辑: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