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直击巴黎和会 大公燃“五四”星火

2019-05-01 03:18:36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亲赴巴黎、成为唯一进入和会现场中国记者的胡政之(左图右一),向国内发回专电14篇、通讯4篇\资料图片

  大风起於青萍之末。一个世纪之前,如果说南北割据、战祸纍纍、民生凋敝是孕育民主革命的社会土壤,那麼,巴黎和会上中国作为战胜国遭受的歧视和侮辱,无疑是压倒将倾大厦的最后一根稻草。在这个劃时代的历史节点上,曾见证并记录了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百年老报《大公报》,某种意义上可被视为这股民主浪潮的参与者和推动者。时任《大公报》经理兼总编辑的胡政之亲赴巴黎,成为唯一进入和会现场的中国记者。他从巴黎发回的第一手新闻报道,首次在重大国际问题上发出了中国人自己的声音。

大公报记者 郑曼玲\&

  历史指针回拨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时,中华大地上自大总统下至黎民百姓,还无不沉浸在“战胜国”的喜悦之中。1919年初,巴黎和会召开,国人目力集中於此,希望中国能在国际外交中一扫过去受人欺辱的历史,收回战前被德国侵佔的山东。中国政府代表陆征祥(时任外长)、顾维钧(时任驻美公使)、施肇基(时任驻英公使)、魏辰组(时任驻比公使)和王正廷(原在美国,代表南方军政府)五人出席会议,向和会提出了七项议题:(1)废除势力範围;(2)撤退外国军队、巡警;(3)裁撤外国邮局及有线无线电报机关;(4)撤销领事裁判权;(5)归还租借地;(6)归还租界;(7)关税自由权。

  唯一进入和会现场中国记者

  当时之中国报刊,在国际报道上向来依赖外国通讯社,缺少自己的声音,“一披阅中国之新闻纸,则英国半官方式‘路透社电’之消息,连篇累牍,……而国际新闻为尤甚”。而外国通讯社在新闻报道中,往往以本国利益或西方列强的利益立场为重,因而“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利益得失”这一国人最为关心的问题,一般报纸刊载的信息,根本满足不了受众需要。

  《大公报》意欲谋求突破,时任经理兼总编辑胡政之决定亲赴巴黎採访。他离开天津,经日本坐船先到纽约,后到巴黎,开创中国记者採访报道国际重大会议之先河。在巴黎和会的3个月中,胡政之聆听了中国代表顾维均的慷慨陈词,也目睹了西方列强的秘密外交,最终他看到,中国人自鸦片战争后第一次昂起头,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使青岛免於归属日本。

  作为第一位亮相国际会议的中国记者,胡政之於会场内外积极採访,共向国内发回专电14篇、通讯4篇。这些第一手新闻报道,以民族利益为新闻价值的判断标準,填补了“中国视角”空白。这在中国新闻界国际报道意识尚未开化的时期,具有重要的开创意义,而胡政之亦因此赢得“在旧中国新闻界并世无两”的讚誉。

  同时,在新闻报道的写作上,胡政之非常注意现场细节和个人感受,使人读来有感有悟、身临其境。他所撰写的一组人物通讯《外交人物之写真》,以五位中国专使为报道对象,指他们有的“谦谨和平而拙於才断”,有的“悃愊无华而远於事实”,有的“才调颇优而气骄量狭”,有的“虽老而性情乖乱”,有的“口才虽有而欠缺条理”,因此“以人物言皆不能无疵,其活动之成绩,自亦无可大观”。文章字字珠玑、掷地有声,将北洋政府所派专使大员面貌刻画得活灵活现。

  图文并茂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为让读者更加一目了然,清晰读懂报道传递的信息,《大公报》还配发了一系列质量上乘的新闻漫画。1919年2月15日,该报发表第一篇相关新闻漫画,题为《国外情形势将如此》。画中,“欧洲和平大会”专使的口中封着日本旗,暗示中国外交代表团必然被日本收买;次日题为《亲善目的》的漫画,描绘外国代表交换青岛的情景,表达了对巴黎和会后果的担忧;《坚不退让》一画则诠释民众坚决不放弃青岛主权的决心,抨击当局对国家利益的出卖。

  这些一针见血、入木三分的新闻漫画形象而直观,与文字报道相得益彰,在《大公报》刊发后,引起强烈反响,青年学生争相阅读,一时洛阳纸贵。人们从报道中看到帝国主义战后分赃的狰狞面目,彻底打破了对帝国主义的幻想,长期压抑在心头的怒火和爱国热情被瞬间点燃。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