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在使馆旧址之上,将建成欧洲最大的中国文化中心 网络图片
【大公报讯】记者凯雷、王珏北京报道:北约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事件发生后,当时北大、清华、人大学生闻讯在校园集结,自发组织起来分三路向美国驻华使馆汇集,遊行抗议。北京青年报刊登了学生遊行抗议照片,20年后,大公报记者辗转找到了照片中的主角,当年的人大学生迟强。
当年迟强正值血气方刚的20岁。他回忆,得知事件后,各个高校并没有串联,而是各自行动起来,动手製作横幅,举起校旗,走出校门。迟强是当年最早抵达美使馆前抗议的学生代表。“在美国使馆前,我高举左拳,和北大、清华、北师大的同学们站在第一排一起表达着中国青年的愤怒、对强权的最强烈抗议”。
迟强说,“时间可能会改变很多东西,但是那种经历了人类公理、民族大义砥砺过的底线、激情和认知却不会褪色!”
当年参加遊行抗议的学生弓剑炜如今已身为人母,她也常和自己的孩子讲起当年亲历:“20年前,青春年少,惊闻我大使馆被炸,先是震惊,后是愤怒,和同学们奔向大使馆、振臂高呼。20年来,始不敢忘,爱国激情不改,我还留着当时去抗议的衣服。”她深深认同“落后就要捱打”这句话,更深深体会到,“中华民族不可欺,中国人民不可辱”,责任在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