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九九归一”密不可分 “一带一路”续写合作新篇\一方洮河宝砚 一段港陇情谊

2019-07-09 03:04:0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赵成德向学子们介绍馆裏的各方洮砚 大公报记者刘俊海摄

  “中华四大名砚”之一的洮河砚有逾1500年历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范长江行动2019香港传媒学子甘肃行採访团日前走进临夏市“茶马古市”步行街实地访问了洮河砚等非遗产品的保护传承情况。採访中,香港学子们有幸看到有着“中华第一洮砚”美誉的《中华复兴砚》并由此引出一段源於洮砚的港陇情谊。1997年,香港回归之际,甘肃省政府将《九九归一砚》作为贺礼送给香港。学子们期望港陇两地能如《九九归一砚》上的条条蛟龙紧紧缠绕一样,彼此紧密联繫,亲密沟通,在“一带一路”建设等各个方面续写友好合作的新篇章。

  大公报实习记者\廖渝敏、才让道吉临夏报道

  洮砚,其石色碧绿、雅丽珍奇、质坚而细、莹润如玉,因其“发墨快而不损毫”、“储墨久而不乾涸”等特点享誉海内外,历来为宫廷雅室之珍品,文人墨客之爱物。在“茶马古市”步行街入口处,採访团一行看到了全世界最长的洮砚作品《中华复兴砚》。该作品将中华龙文化与洮砚工艺有机结合,以中华龙、长江、黄河、海涛、祥云、长城、关隘等为设计元素。砚上56条巨龙昂首眺望着巍然耸立的崇山峻岭和逶迤起伏的万里长城,黄河、长江则在祖国的怀抱中奔腾流淌。当地导遊告诉大公报记者,《中华复兴砚》长18.9米、宽3.29米、高1.69米,总重量达129吨。由於该砚体量巨大,採访团一行需要走上砚台前的高台,方能完整欣赏到整条“巨龙”。

  129吨巨作献礼国庆70周年

  作为“陇上瑰宝”,《中华复兴砚》由洮砚师傅赵成德带领50名能工巧匠历时4年精心製作完成,亦是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献礼之作。在中国製砚界赵成德无疑是位名人,他不仅将洮砚璀璨的文化艺术呈现给世人,更以洮砚为媒介带动一方农民创业增收、脱贫致富,是内地洮砚行业的领军人物。不为人知的是,赵成德原本只是普通农民,但因结缘洮砚,对洮砚雕刻工艺不断钻研,最终成为製砚大师。

  回归贺礼表达陇原深情

  谈到赵成德,就不能不令记者想到他的另一力作──《九九归一砚》。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怀抱之际,甘肃省政府特地将《九九归一砚》作为贺礼送给香港,以此表达陇原大地对香江都市的款款深情。

  这方作品在122公分的洮砚上雕刻了99条蛟龙,每条龙均神态各异,风韵独具。从设计理念看,“9”在数字上代表最大,“9”也与“久”字同音,寓意“长长久久”,且有“吉祥”之意。此外,99条蛟龙还体现出香港在等候了99年后终於回归祖国怀抱之意。

  《九九归一砚》在赠给香港后在海外引发很大反响。该作品已被视为香港与甘肃深厚情谊的生动见证。採访团成员纷纷表示,期待港陇两地能如《九九归一砚》上的条条蛟龙紧紧缠绕一样,彼此紧密联繫,亲密沟通,在“一带一路”建设等各个方面续写友好合作的新篇章。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