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伦敦华商40载搭中英友好桥樑

2019-09-05 04:24:5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学子们採访伦敦华埠商会主席邓柱廷(右)\大公报实习记者张家敏摄

  无论本地华人抑或前来伦敦旅遊的中国遊客,都愿意到位於莱斯特广场的伦敦华埠转一转。8月19日,2019范长江行动“一带一路”行的香港传媒学子到访伦敦华埠。有赖伦敦华埠商会多年来的努力,伦敦唐人街一改荷里活电影所描绘的杂乱印象,以整洁的街道和繁华的商业吸引成千上万的伦敦市民和全球遊客到访。华埠商会的会员抱着“爱国爱乡”之心,身体力行凝聚身处伦敦的华人。在中英关係开启“黄金时代”的背景下,新一代的伦敦华人更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为传播中华民族的文化影响力及国家的软实力作出重要的贡献。\大公报实习记者 陈雍晴、叶丰嘉伦敦报道

  伦敦华埠被誉为全球最佳唐人街。大大的牌坊,高挂的大红灯笼,各种菜系的中餐馆生意兴隆,超市裏的中国商品琳琅满目,遊人既可以在熙熙攘攘的人群裏买菜,也可以坐在餐馆裏大快朵颐……伦敦华埠的繁荣景象,离不开伦敦华埠商会成立41年以来的积极努力。

  华人国际地位越来越高

  伦敦华埠商会主席邓柱廷来自香港,1975年来到伦敦。这位老华侨白手起家做起餐馆生意,同时还兼顾着唐人街坊事务。2011年,因多年来组织中英交流活动,大力推动唐人街建设,邓柱廷获得大英帝国官佐勳章。邓柱廷说,中国人在国外地位越来越高,如今的伦敦华人已经不再被视为“二等公民”,历史上对华人的歧视已经变成了对华人的尊重,而这些都源於中国实力的提升和中国文化的不断普及。

  邓柱廷介绍,从上世纪80年代起,伦敦华埠商会每年都会在唐人街举办新春庆典,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新春庆典已经由一个小型的社区活动变为现在伦敦一个重要的公共文化活动,每年吸引几十万人来伦敦参观。比如春节期间,商会与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合办艺术表演,表演集合了中国音乐、舞蹈等艺术的精髓,独特的艺术风格让全世界看到中国艺术表现的丰富性及与时并进的时代性。

  随着中英关係开启“黄金时代”、英国加入“一带一路”倡议,中英两国的文化交流更加密切。除了新春庆典,商会还会定期举办不同的活动,为唐人街进行推广,吸引遊客到访。这些活动不但让伦敦和世界各地的华人有机会聚首一堂,更成为宣扬中国文化的重要平台。

  伦敦华埠商会秘书长黄萍介绍,商会不仅通过社会活动推广中国文化,更注重向青少年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帮助华人移民的子女了解祖国文化,使中国文化传统在年轻人心中扎根,有助中国的文化影响力及软实力展开茂盛的枝叶。

  关注社会公益为华人发声

  除了组织中国文化活动,伦敦华埠商会也在必要时组织捐款、遊行等活动,传送华人爱心,为华人发声。邓柱廷介绍,商会与伦敦当地的各个机构保持紧密关係,为海外华人维护正当利益和获取发展机会提供支持。

  伦敦唐人街治安良好,离不开伦敦华埠商会与当地警察的紧密合作和友好关係。邓柱廷说,不久前伦敦华埠商会组织了支持香港、支持香港警察的遊行。儘管遊行发起时来不及预先申请,凭藉商会以往的良好纪录,当地警察允许并协助商会顺利和平地举行了遊行活动。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