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中国 > 正文

景区作家园 贵州村民“舞出”新生活

2020-11-30 04:24:3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每晚20点至21点30分,阿妹戚托舞蹈準时在金门广场上演\大公报记者周亚明摄

  早前,贵州省宣布最后9个贫困县退出贫困县序列,省内所有贫困县全部实现脱贫。而贵州晴隆县三宝乡就是其中一个,如今这个彝族、苗族聚居的山乡,全乡6112人已搬迁至县城的安置区,并拥有了一个全新的名字“阿妹戚托小镇”。“以前在土坡上自娱自乐,现在广场中给成百上千遊客表演。”农民住进景区,家门口有就业,每天晚上起舞,村民都吃上了旅遊饭……这样的景象,说的是贵州深度贫困地区三宝乡的脱贫之路。\大公报记者 周亚明

  阿妹戚托,是贵州彝族一种传统舞蹈的名字,如今却代表着三宝乡6112名居民的新生活。每天晚上,只要不下雨,小镇的金门广场上就有一群盛装的“姑娘”,围着篝火“踏地为节、以足传情”,欢快的阿妹戚托舞点燃遊客的热情。

  跳“阿妹戚托” 千年不变节律

  “从小就学阿妹戚托,送姐妹出嫁跳阿妹戚托,参加各种比赛跳阿妹戚托,就是没想到,跳阿妹戚托,还会有钱,还会有工作。”14岁开始学“阿妹戚托”舞的文安梅,如今已是晴隆县阿妹戚托艺术团团长,同时也是“阿妹戚托小镇”的居民。“完全没有想过,跳舞会成为我的职业,每月还有四、五千元(人民币,下同)的收入。”

  在文安梅老家,贵州省黔西南州晴隆县三宝彝族乡,女子出嫁时要跳一种“阿妹戚托”的舞蹈,因此,女孩们从小就学跳阿妹戚托。在姐妹出嫁时跳阿妹戚托,就像当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等千年不变的生活节律一样自然而然,文安梅也不例外。

  “以前在土坡上自娱自乐,现在广场中给成百上千遊客表演。”文安梅介绍,跳舞的100名群众演员,都是大山裏搬迁出来的贫困户。随着国家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文安梅和乡亲们的命运发生了巨大变化。

  三宝彝族乡,贵州20个极度贫困乡镇之一,人口不足6000人,贫困发生率高达57.9%,是“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贫困山乡。2016年,贵州决定将三宝乡整乡搬迁至县城,如今全乡6112人全部走出大山,迁进阿妹戚托小镇新家园。

  特色民居依山而建 邻近学校

  为了解决当地居民“搬后怎麼办”的问题,当地政府充分挖掘彝族文化内涵,融合民俗与民族特色设计布局,将阿妹戚托小镇打造为国家3A级景区、旅遊扶贫示範小镇,并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民俗表演活动。居民们经过就业技能培训后可参加演出,让他们搬迁后有事可做。

  事实上,文安梅并非一开始就以跳舞为生。她曾经跑到县城一家小超市做导购,也短暂地当过酒店前台收银员,在结婚当年,她还在三宝乡政府驻地的街上,开过一家小小的馆子。最终,她还是选择了留在“阿妹戚托小镇”,与左邻右里一起就近就业,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

  红墙灰瓦、花窗雕栏,一栋栋特色民居依山而建。文安梅父母分到的房子是佔地100平米左右的二层小楼,其形制、外墙颜色等均融入了明显的当地少数民族元素,在二楼,还留有宽敞的露台,露台的外边,还设置了“美人靠”,一看就是用了苗家建筑的精髓。文安梅说,现在搬上来过后,政府给她父亲安排了保洁员的岗位,一个月有1500块钱的工资,母亲在三宝当护林员,一个月也有800元的工资。

  说起搬迁到小镇后的新生活,文安梅有说不完的话题。她说:“我们阿妹戚托小镇住房是单家独户的,住起又舒服,在这裏交通便捷,医院、学校特别近,生活环境太好了。我十一、二岁才进学校,而女儿现在三岁就进学校了。”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