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80年代凯达玩具厂的女工们,是最早的一批深圳女孩。\网络图片
“深圳女孩”并不是一种新现象。事实上,她们的“搞钱史”与深圳的发展史高度契合,“深圳女孩”一直都是深圳的“隐形特产”。上世纪80年代,深圳大力推行“三来一补”,吸引了大量女性务工人员的湧入。《时代》周刊曾描述:“他们都是外地来深圳的务工人员,同时也是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动力。”她们就是深圳第一代“打工妹”。
当年,在深圳的“打工妹”中,以蛇口的“凯达妹”最为出名。1982年,香港的凯达玩具厂到蛇口工业区建厂,他们从广东福建等地招募了近千名十七八岁的女工上流水线生产。当时,每个打工妹每月800元人民币,提供假期、宿舍和食堂等福利。由於凯达是港企,“打工妹”经常能在厂裏的便利店买到香港的午餐肉、公仔麵、力士香皂等“奢侈品”。凯达妹们餐餐有鸡腿,出行有单车,还能穿上新潮的牛仔裤和泡泡袖衬衣,“娶女就娶凯达妹”一度是深圳男生的梦想。
在此之中,有些深圳女孩不甘於成为“打工人”,她们利用休息时间参加“深大夜校”等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学习英语、质量管理财务会计……深圳女孩“充电”成风。凭种种“搞钱”的本事,从流水线退下来的深圳女孩们,有的买房,有的炒股,有的创业。在《2015胡润女富豪榜》上,蓝思科技创办人周群飞以财富500亿元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白手起家的女性”。这位“女首富”,最初就是一位深圳打工妹。
40年时代变迁,深圳打工妹发展成如今精緻的深圳女孩,无论是在工资水平、还是享受生活、时髦潮流上,深圳女性都走在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