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中国 > 正文

国家乡村振兴局首次亮相 专家:或承担建设美好乡村职能

2021-02-19 10:28:18大公网 作者:任芳颉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求是》杂志16日发表“中共国家乡村振兴局党组”的署名文章《人类减贫史上的伟大奇迹》,从十一个方面总结了通过精准扶贫“攻克千年难题”的中国经验,从八个方面概述了“彪炳人类减贫史册”的中国贡献。据悉,这是国家乡村振兴局首次亮相公共媒体。多位农业专家向本报记者表示,“国家乡村振兴局”应运而生是实现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保障,新机构职能将大为拓展,或将担负建设美好乡村的行政职能。

著名农业经济学家党国英表示,“三农”工作重心已发生了历史性转移,文章向外界透露了新机构应运而生,也是从制度层面落实中央关于如何有效衔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举措的构想。

早在2020年底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便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表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已上升为国家意志,需具体单位负责落实执行,国家乡村振兴局的成立正符合当前时代要求。他认为,国家乡村振兴局的成立,不会只是国务院扶贫办的简单更名,新机构职能将大为拓展,或将担负建设美好乡村的行政职能。“有可能统筹多项职能,如拟定涉及乡村振兴的发展规划、制定财政资金分配计划、协调解决乡村振兴工作中的重要问题等。”

党国英亦称,新机构的职责将会扩大,除了要负责脱贫攻坚后续的工作之外,或许还将负责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过去农村的基础设建设由住建部、交通部等多个部委统筹负责,今后或由新机构负责部分职能。”

“之前国务院扶贫办只需要负责脱贫攻坚任务,过去的脱贫攻坚只要收入达到脱贫标准即可脱贫,更多是注重物质上的提升,而乡村振兴的要求更高,包括产业、文化、生态、组织等方方面面,关注的是农民幸福指数的提升。”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胡冰川称,过去脱贫攻坚使用了对口帮扶、创造公益性岗位等各种各样的常规或超常规手段,一定程度上依靠政策兜底,而今后乡村振兴过程中的生产方式则会更加注重提高内生动力,由“输血”变成“造血”。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经过污水、垃圾、厕所革命等农村人居环境的整治,如今整个农村的生活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十四五”期间还需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缩小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差距,进一步完善乡村水、电、路、气、通信、广播电视、物流等基础设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动县域的城镇化。

责任编辑:郭晓妍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