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中国 > 正文

营养学专家范志红:脱贫后须加强对农村营养健康教育

2021-03-10 17:36:24大公网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国民健康是两会会场内外舆论讨论热议的话题之一。近日,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范志红在个人微博表示,如果她是人大代表,将建议及时给扶贫地区进行食品营养和健康生活教育。

  

范志红微博截图

  在全国整体脱贫之后,原来贫困地区的居民,逐渐过上了丰衣足食的好日子。范志红认为,这也会带来饮食内容和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

  “过去过年过节才吃的各种熏肉腌肉、油炸食品、点心小吃、甜食饮料,现在可以天天吃了。大量的白米饭、白馒头、油酥饼、糯米糕之类,现在可以顿顿吃了。炒菜放油可以不限量了。过去天天爬山走路,现在有了马路,有了摩托电动车公交车,甚至有了私家车。一部分人从种田人变成了服务业者,体力活动量明显下降了。”范志红说,如果不及时加以指导,饮食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就难免会带来这些地区肥胖和慢性疾病发病率的增加。这不仅会带来医疗的负担,还会增加返贫的风险。

  她建议,趁着生活刚刚发生变化,要及时对新脱贫区域进行健康教育。普及健康知识,推进健康生活,否则农村薄弱的医疗服务能力和医疗互助基金难免不堪重负。

  创新健康教育形式

  范志红的另一身份是科普自媒体“范志红_原创营养信息”的作者。在她看来,科普也是生产力,能产生经济效益。有了饮食生活方方面面的科学知识,落到每家每户的餐桌上,才能更好地维护健康,保障安全,长久享受幸福的生活。

  她表示,农村地区居民接触健康知识太难了,科学基础也太少,理解起来有难度。所以给他们的教育方式需要调整。例如在电视剧里加入科普内容、画成漫画给小学的孩子们看、讲各种案例故事,甚至做成快板评书。

  她强调,健康教育不能仅仅是健康专家做。还需要加上科普专家、传媒专家、文艺工作者、社会工作者,一起合作把健康知识做成好听好看好理解的内容,创新健康教育的形式,让老百姓喜闻乐见,并结合当地饮食口味、食材供应、烹调方法等来设计健康食谱。

  范志红坦言,这些工作是长期的、辛苦的、需要智慧,要趁着不健康饮食习惯刚刚开始,还未形成疾病的当下,赶紧调整成本最低。她还向农村基层工作者推荐《中国农村生活科技读本》,涉及健康饮食、环保、民居三部分,适合农村居民阅读。

  范志红简介

  

  范志红,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营养与健康系兼职副教授,食品科学博士,注册营养师。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食物与烹饪营养分会副主委;中国食品科技学会理事;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营养与食品分会副主委;北京营养师协会理事。科普自媒体“范志红_原创营养信息”的作者。

  主要研究方向为烹调加工对食物营养健康价值的影响、营养食品和营养食谱的设计开发、健康因素对食品选择的影响等。曾主讲国家开放大学的《食品营养学》《营养与食品安全》和《营养与老年膳食》3门课程。主编、参编教材14本,发表科技论文112篇,出版科普书32本,撰写科普文章一千多篇,电视科普节目出镜一千多期。曾获北京市先进工作者、首都劳动奖章、北京市三八红旗标兵、北京市教育教学先锋标兵、北京市师德标兵等奖励。

责任编辑:郭晓妍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