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中国 > 正文

寄讬哀思/“疫”阻返乡路 港人“云”拜山\大公报记者 方俊明珠海报道

2021-04-03 04:25:3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清明节来临,虽然香港疫情阻隔了返乡路,但港人纷纷通过不同方式“云”祭先人。记者採访了解到,广东省今年全省祭扫场地推行网络祭扫服务,珠三角不少城市墓园都推出网上祭祀、工作人员集中祭扫等替代性祭扫服务。而针对农村墓地,有港人通过乡下亲友代为扫墓祭拜;也有港人直接聘用专门服务人员代祭,并通过视频直播观看与网上参加祭拜,透过屏幕缅怀追思。

  据了解,按照新冠疫情防控的要求,近期深圳调整入境人员隔离措施,不再实施针对入境人员的“14+7”政策;但从香港入境的入境人员仍实施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措施,隔离期间按照第1、4、7、14天共检测4次核酸。广东省方面也明确,今年清明期间,14天内有境外(含国外和港台)旅居史等4类人士不可参加祭扫。

  创建网络纪念馆悼先人

  鉴於香港疫情并不稳定,港人返乡路难成行,但港人亦通过不同方式实现“跨境”祭祀。而广东省今年全省的祭扫场所可提供现场祭扫服务,亦同时推行网络祭扫服务。其中,广东有殡仪馆在清明期间提供免费擦拭骨灰格位、布置鲜花墙等服务,并组织工作人员对安放在馆内的骨灰进行公祭。

  祖籍东莞的港人刘伯告诉记者,先人安葬在东莞的一家墓园,已连续两年无法到墓园现场祭奠,不过墓园推出替代性祭扫服务,通过电话进行实名预约登记后,由墓园统一安排代祭;譬如由墓园工作人员向墓穴敬献鲜花等物品代为祭扫。

  也有港人通过广东民政部门在“粤省事”平台推出的“云祭扫”服务,在专项服务中点击身后事服务,在线祭扫逝去的亲人。港青阿华则通过网上祭拜祈福网站,免费创建故人网上纪念馆,让亲友团上传影像资料、发表纪念文章、在线祭拜留言,一同祭拜表达缅怀追思之情。

  “祭奠的表达方式有很多种,不一定要到墓地现场,线上祭祀也可以,心裏的记挂最真挚。”在广州工作的港人阿温告诉记者,他已有一年多没回香港,现在香港疫情仍难返回,因此除了让香港亲友代为祭拜外,他也通过网上追思,“不同的祭扫方式都代表着心中的挂念”。

  祖籍江门的港人志明表示,先人的墓地主要在江门乡下农村,已提前汇款给乡下亲友,由亲友购买祭品到现场代为拜山。他说,也有港人花钱聘用提供服务的专门人员代为拜山,还可通过视频跨境直播,港人在香港也能看到拜山现场。作为中国第一侨乡,江门的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400多万。江门市民政部门今年也发出倡议,倡导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人华侨取消或延迟祭扫,尽量通过网络祭扫等方式表达对先人的追思,倡导市民选择居家追思、网络祭扫、鲜花代祭等文明低碳方式祭扫,做好自我防护,避免人员聚集。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