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勿忘国耻/90岁亲历者 卢沟桥讲述抗战历史

2021-07-08 04:24:2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7日,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残历碑广场举行纪念活动。\大公报记者于珈琳摄

  【大公报讯】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遇到中国守军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炮轰宛平城。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今年7月7日,是“七七事变”爆发84周年,中国多地举行了纪念活动,警钟长鸣,缅怀在战争中逝去的生命,传承抗战精神。作为“七七事变”的亲历者,90岁的郑福来老人,为了让后人铭记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向来往的游客宣讲他眼中的抗战故事。

  综合中新社、新华社报道:由中共沈阳市委宣传部、沈阳市教育局主办的“树爱国之心 立报国之志──铭记‘七七事变’爆发84周年”全国红色博物馆联动系列活动,7日在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残历碑广场举行。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团委书记韩啸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如今,人们不应忘却民族苦难的惨痛记忆,更应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传承抗战精神。当天,位于南京江东门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内,12名社会各界代表撞响馆内和平大鐘,缅怀在战争中逝去的生命。7日上午,石家庄市在解放广场组织了防空警报试鸣启动仪式。河北在7月7日举行防空警报试鸣活动已有多年。参加活动的石家庄市第五十一中学学生李雯雯说,入学以来,学校每年都开展相关活动。在她看来,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作为学生,要铭记历史,努力学习。

  “饱受欺凌时代一去不复返”

  “我土生土长在卢沟桥,一辈子就生活在这儿。‘七七事变’的时候我6岁,那时惨烈的景象我到现在还记忆犹新。”在北京市丰台区永定河的卢沟桥上,90岁的“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获得者、“时代楷模”荣誉获得者郑福来老人站在桥中央远眺着宛平城门回忆道,那个晚上,他在密集的枪炮声中惊醒。“我家就住在卢沟桥西,离那儿不足50米。那天晚上,震耳欲聋的炮弹声差不多响了一宿。头一天还跟我一起玩儿的小伙伴,当晚就被落在家门前的炮弹给炸死了!”

  说着过去的经历,老人声音有些哽咽。“当时驻守在卢沟桥附近宛平城的是国民革命军第29军,那晚过后,很多战士都牺牲了。”受到抗日战士们英勇气概的强烈感染,郑福来在心中埋下了革命的种子。

  他18岁参加革命工作,不久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他的全部青春完全凝结在首都的建设中。1952年当选为卢沟桥镇第一任镇长,同年接待美国记者爱泼斯坦,1959年带着群众为首都十大建筑供应砂石料……

  在基层岗位退休后,郑福来成为一名抗战史的“义务讲解员”,为来往游客介绍着桥上的碑文和自己的亲身经历。“曾经遇到过一些日本游客不认同我的讲解,但卢沟桥这座桥本身就是历史的见证,这是谁也无法抹去的历史证据,足以反驳那些不认同这段历史的人。”

  84年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幸福、社会安定,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在观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后,郑福来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我是卢沟桥人,不能让过去国家的屈辱史被遗忘,历史就是我们的根,我们要做有根有魂的中国人。”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