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 完善公共服务 惠民生解民忧

2021-12-16 04:28:31大公报 作者:张宝峰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统筹推进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同时“完善公共服务政策制度体系,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领域精准提供基本公共服务。”针对会议提出的一揽子民生政策“大礼包”,北京多位业界专家对大公报表示,着眼于应对我国当前经济形势,完善基本公共服务,既能令基层民众享受更实际的政策福利,间接减轻了基层民众的相应花销,还能有效带动投资与建设,取得多重积极的经济社会效益,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能进一步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需求,缩小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助力实现共同富裕。

  在擘划明年经济工作蓝图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七方面要求,其中最后一项即“社会政策要兜住兜牢民生底线”,并就常住地公共服务、就业、养老保险、生育政策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会议在研判当前经济形势时,还提出“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完善公共服务政策制度体系,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领域精准提供基本公共服务。”

  提升投资效率 激发增长动力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卞永祖对大公报说,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究其原因,既有疫情等短期因素,也有土地财政、收入差距等长期问题的累积。这些问题会导致经济发展动力不足与社会机会不均等。因此,这次会议强调“基本公共服务”的背景正是着眼于上述症结。

  卞永祖认为,一方面,完善公共服务可以迅速让社会公众享受到更加优化的教育、医疗、住房资源,这相当于间接减轻了基层民众的相应花销。另一方面,完善公共服务还能带来显著的投资和建设,这就可以提升投资的资金利用率。从长远来看,完善基本公共服务无疑是一项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举措。

  近年来,伴随新型城镇化的深入推进,常住地群体日益受到重视。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特别提出“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对此,中央财经大学教授温来成认为,中国正处在城镇化继续推进阶段,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才能进一步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需求、发展新型城镇化,进而缩小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方可助力实现共同富裕。

  事实上,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是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和地区普遍采取的做法。当前,中国城镇化进入下半程,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强烈需求已从“到城市谋生”转变为“到城市里过上更美好的生活”。如果常住地不能提供教育、医疗、卫生、住房等方面公平的基本公共服务,势必会消减劳动力流动的积极性。

  制度创新 重视常住地群体

  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认为,将“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作为一个正式的制度提出,这是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或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的升级版,在中国是一个新提法,也是一个重要制度创新。他认为,确立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意义重大,它以正式制度建设的形式,构建全国基本公共服务空间供给的制度体系和服务体系,同时也以制度建设的方式将公共服务供给的主体责任落实到各级常住地政府,并制定相应考核机制和问责机制,保证制度实施的效果。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