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薪火相传/为爱移居济南 叶问徒孙开馆授武

2021-12-17 04:30:0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陆伟德(中)做示范动作,带领学员们练拳。

  沉肘,寸掌,摊手、圈手、冲拳……陆伟德一步步地教授学生咏春拳的各个招式。陆伟德是香港人,也是叶问咏春拳的第三代传人。2010年,他因为来自山东的妻子不能适应香港生活,便随其北上定居济南。7年前,陆伟德在当地开了一家武馆,教授咏春拳,现已收徒数百人,颇有名气。\大公报记者 丁春丽、胡卧龙(文、图)

  陆伟德出生于1945年,从小习武,做过英军教官、香港廉政公署高级调查主任(1974年-2005年)。上世纪80年代初,陆伟德拜在叶问之子叶准门下学习咏春拳,已近40载。陆伟德2010年来到济南定居,7年前他在济南开了咏春堂武馆。港人陈子龙是一名“80后”,但坚持练拳已有13年了,去年派到济南工作后认识了陆伟德。工作之余,陈子龙就会来到咏春堂练拳,两人切磋拳术。

  英文教授拟留学女生

  陆伟德的咏春堂位于济南解放东路上,也被誉为叶氏咏春直系弟子在山东开设的第一家咏春武馆。晚上7点,陈子龙来到武馆,先在叶问的塑像前鞠躬致意,随后练功热身。与他一起做热身的是十几个青少年,小的只有六七岁,大的不过二十岁。玻璃墙前,陆伟德带领学员们练拳,他先是做出示范动作,继而穿行在学员中间,仔细纠正着他们的动作。

  “我现在已经有一百多个徒弟了。”陆伟德告诉记者,学员中男女老少皆有,以青少年居多。学员中还有一部分是要出国留学的学生,多为11-14岁女生,学习咏春拳主要为了防身,陆伟德还为她们用英语教授拳术。

  开武馆弘扬咏春拳一直都是陆伟德多年的愿望,但香港高昂的房租令他望而止步,2010年定居济南后,陆伟德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我现在的武馆110多平方米,月租仅有7000多元,在香港最少也要六七万港元。”陆伟德说,现在的武馆地段好、环境好,他很是满意。

  改良教学 传承武术

  “悟”,这是陆伟德当年学习咏春拳时师父说得最多的一个词。而开武馆授徒,陆伟德需要把每一个招式拆解,还要给学员讲清楚。没有拳谱,更没有系统的教案,陆伟德一边授徒一边总结。

  经过多年的教学,陆伟德有了自己的拳谱,还有了系统的教学模式。根据学员们的学习情况,他还设置了不同的进阶程序,鼓励学员循序渐进,陆伟德用自己的方式传承、发扬着咏春拳。

  “传统武术不能保守传承,需要创新,更需要现代化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有利于它的发扬光大。”陆伟德说,一代咏春拳大师叶问正是成功地改良了咏春拳的教学方法,将很多传统的教学术语解释成通俗易懂的语言,所以他在世的时候咏春拳得以传播到全世界。

  咏春拳起源于广东佛山,由叶问带到香港,后因李小龙而蜚声海内外。陆伟德至今还记得,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澳洲等国家的咏春拳爱好者,一批一批“组团”来香港拜师,师父叶准的武馆里,时常三分之二都是外国人。

  两代传人相会泉城

  陈子龙是陆伟德在泉城济南遇到的第一个港人学员,两人相识颇有“他乡遇故知”的意味。陈子龙师从香港工联会咏春班的游伟强,征得师父同意,他在济南开始跟随陆伟德研习拳术。陈子龙依然练习师父传授的咏春拳套路,同时体会陆伟德风格的咏春拳,他称之为“和而不同”。师父重力量和技巧,陆伟德更加灵活,陈子龙吸取两位师父的精华为己所用,在拳理、技巧方面均得到了提升。

  如今,武馆就像一块磁石。每周四、五、六晚上,陈子龙都会推掉应酬,踩着单车直奔武馆:练功,切磋,酣畅淋漓。中场休息,陈子龙和陆伟德一边喝茶,一边用粤语交流。一个小男孩跑过来惊讶的对陈子龙说:“你和陆师父说一样的话呢?”“我们都是香港人。”陈子龙笑着说。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