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上:沈阳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辽代金面具。下:白釉褐彩梅瓶绘有精致的牡丹图案,目前珍藏于沈阳博物馆。\网络图片
【大公报讯】据人民日报报道:近日,筹建36年、启建3年多的沈阳博物馆正式向公众开放,成为东北地区文化新地标。
辽宁沈阳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一直没有一座城市综合博物馆。沈阳博物馆的建成,填补了这一空白。沈阳博物馆建筑面积约2.2万平方米,展陈面积约6700平方米,共有文物2535件(套),开馆之际推出五大展览,全面反映渖阳历史文化。
走进沈阳博物馆《渖阳历史陈列》展,汇聚了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70余年的考古成果,许多珍品为首次展出。1965年发掘出土、半个多世纪以来从未展出过的郑家洼子青铜短剑墓精品文物首次集体亮相,向世人展现东北系青铜短剑文化的风采。叶茂台辽代萧氏家族墓出土的诸多文物世所罕见,如品级极高的白玉带饰、精美的辽鸡冠壶、白瓷三连粉盒等,反映了辽代民族交融的盛况。曹雪芹祖辈曹辅墓志首次展出,为曹雪芹籍贯研究提供了有力物证。此外,还有最早记录“沈州”字样的辽代石函,发现于舍利塔中的明宣德炉,承载供养人礼佛诚心的虬龙淨瓶……
根据文物的珍稀程度,沈阳博物馆评选出3件“镇馆之宝”:辽代金面具为辽宁地区首次发现,全国也仅有3件;辽代白釉黑彩梅瓶为海内孤品,是目前所见秋捺钵狩猎场景首次出现在瓷器上;白釉褐彩梅瓶绘有精致的牡丹图案,证明釉下彩工艺在辽代已经出现,比以往认知提前了近半个世纪。
另外,沈阳博物馆在“可看、可听、可触摸、可互动”上下足功夫,馆内数字化应用项目多达24项。多个展厅设有多媒体数字悬浮导览设备,观众可以观看重点文物的360度高清动态图,还可以聆听VR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