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大公报现场直击:文锦渡24小时待命 护供港生命线

2022-03-01 04:25:36大公报 作者:石华、胡永爱、李薇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文锦渡口岸工作人员查验供港水果。\受访者供图

  香港市民“菜篮子”九成新鲜蔬菜来自内地,由全国600多个备案种植基地和100多家企业生产,经深圳文锦渡口岸运往供港。近期,香港疫情形势严峻复杂,跨境货运司机连续发现确诊病例,为确保供港农产品通关“零延时”,300多名文锦渡海关关员奋战在抗疫一线,海关全员24小时手机开机待命,随时点名、随时到岗,留下一段难忘抗疫记忆。日前,大公报记者走进文锦渡口岸,探寻这群关员的辛酸与不易。

  25日晚6时,正值文锦渡海关查验六科关员晚饭时间,此时系统显示一辆供港菜车需中控查验,两名关员放下手中的盒饭,迅速洗手,戴上一次性工作帽和KN95口罩,在同事的帮助下穿上一次性反穿隔离衣,穿戴好防护屏和乳胶手套后,立刻赶赴查验现场。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套规范流程中,同事用订书机在隔离衣上订了一排书钉,确保查验关员身体不要外露,减少感染风险。出口查验科是海关监管工作的重要一环,既要保障供港物资快速通关,还要对出口货物的品种、规格、数量进行核实,对违禁品进行查验。

  加班加点已成常态

  张志浩是文锦渡海关查验六科关员,今年已经53岁了。从1987年第一次站到文锦渡海关查验岗位开始,他已经在这条供港生命线上工作了整整35年,是目前查验科工作时间最长的关员。岁月流逝,曾经的翩翩少年已经白发苍苍,不变的是全力保障供港蔬菜顺利通关的使命。

  “查验工作35年来,从没遇到过这么严峻的情况。”张志浩没有隐藏自己的顾虑,坦言这种情况他也“害怕”。“现在关员人手紧张,我怕的是万一我出了问题,影响了工作。虽然年纪大了,但无论如何也要坚守最后一辆供港车辆过关。”

  文锦渡口岸正常通关时间为7时至22时,但从2月7日以来,文锦渡口岸各部门常常要打“加时赛”,加班加点验放当天的通关货物。对于张志浩而言,夜里12点到家里并不奇怪,最晚的一次到家已经凌晨3点,第二天6点仍要起床赶到工作岗位。

  正是因为关员的默默付出,才出现了这样一份答卷:2月以来,文锦渡海关监管验放供港蔬菜4万多吨、供港水果8000多吨、供港活猪5万多头,与去年同期总体持平。

  在2月,陈思宜每天都重复着从家到单位的工作模式,对于25岁的年轻人来说,着实有些枯燥,尽快找到男朋友的计划也只能搁置。每天在协调科室工作中的陈思宜,父母的担心更多的体现在微信里,口岸疫情的新闻链接不停的发来,提醒她注意自身防疫安全。

  一人多岗压力骤增

  “疫情改变了很多,两年前曾约定与父母一起外出旅游,直到现在也未能实现。”陈思宜表示,疫情之后查验工作需要更加注意个人防护,每天上岗前少不了按要求规范穿戴防护设备。不少人都是一人多岗,心理压力和工作压力骤然剧增,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依然做到了供港农产品通关“零延时”。她相信“疫情过后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届时,与父母一起旅游将是另外一种心境。

  据了解,文锦渡海关有300多名关员,为保障供港蔬菜的“零延时”,每天约100人奋战在一线。随着供港生活物资运输“海上快线”的开通,该关还分配了业务骨干前往支援,引入陆路口岸的快速放行模式。

  提供便利高效过关

  供港蔬菜在通关过程中涉及的部门有很多,一般情况下,从综合业务科的单证审核监管,到查验科的现场查验,再到处置科的突发应对,还要行政科的灵活协调。虽然流程较多,但正常情况下一辆供港货车通关只需几分钟。

  “今天通关结束。”每天晚上在收到这样的信息后,文锦渡海关查验一科科长刘宁才能放心睡下,这条信息最晚的一次出现在凌晨3点。疫情之下,文锦渡海关全员24小时手机开机待命,随时点名、随时到岗。

  据刘宁介绍,为做到供港蔬菜的“零延时”,文锦渡海关使用业务前推与后移的举措:提前与供港企业进行联系,做好通关安排;面临一些突发状况时,物流先通关,数据流之后通关。“供港蔬菜在运输中水分会蒸发,在过地磅时可能会与申报数据有一定的误差,此外部分供港企业比较着急,申报出口的蔬菜名字可能出错,比如把西兰花报成大白菜。”

  疫情之前,这些申报错误的车辆需前往处置科进行改单,往返两个部门耗时较长。疫情之后,海关专门设置了专项供港岗位,这些误报信息由专人跟进,现场处理后直接放行,提高通行效率,缩短过关时间,让供港生鲜以最短的耗时从深圳运送到香港。

  供港蔬菜通关流程

  申报企业自主申报清单

  综合业务科审核监管单证

  跨境货车到达关口查验科负责查验,若无问题直接放行;若有突发情况处置科现场处理。

  智能系统及时识别高风险司机

  为保障供港鲜活产品快速通关,文锦渡海关也创新运用了一些高科技,其中“驾驶员智慧验放系统”自2020年上线运行以来,已实现关区公路口岸全覆盖。

  据了解,深圳海关“驾驶员智慧验放系统”高风险司机布控模块通过大数据分析,在司机前置测温环节同步对高风险司机进行布控,实现精准识别拦截,有的放矢,大幅提升口岸对高风险司机的检疫效率。

  疫情以来,深圳海关针对货运渠道进出境驾驶员群体特点,自主开发设计了全国首台驾驶员智慧验放设备,集成健康申明卡信息读取、驾驶员人脸识别、红外热成像自动测温、与智能卡口联动、与地方核酸检测数据库对接、高风险司机布控等功能,实现跨境货车驾驶员“一站式”验核,“零接触”入境。若该司机来自高风险地区,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在司机前置测温环节同步对高风险司机进行布控,实现精准识别拦截,中控司机的处置流程进一步优化。

  “闭环”工作 一个月没见到家人

  文锦渡口岸除了是供港生鲜的唯一口岸之外,还是深圳进口水果的主要口岸。疫情之下,境外输入冷链专班则开启了封闭管理工作模式:14天闭环查验工作+7天酒店隔离+7天居家隔离。目前,有28人投入了封闭管理的工作岗位,当前在岗“闭环”的有7人。因涉及到体力、耐力的考验,都是以年轻的关员为主。

  这种工作模式从去年6月30日开始实行,文锦渡海关查验一科科长刘宁成为第一批闭环工作人员,长达28天未能见到家人。“当时,我孩子正处在小升初的关键时期。我能做的只有在工作之余,通过家里的监控摄像头看看孩子,线上跟他交流。”“没办法,穿了这件制服就要有责任。”28人28天的闭环,曾出现过很多让人心疼的故事:有的关员刚刚做了父亲,妻儿无法陪伴;有的关员刚刚结婚三个月,新房的“囍”字还贴在门上;有的关员妻子要做胆囊切除手术,签字却由父母代替;有的关员父亲查出肺癌,只能拜托家属照看……。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