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全国人大代表孙景南:提升大城市抵御和防范极端天气的能力

2022-03-05 15:26:33大公网 作者:陈旻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全国人大代表、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首席技术专家孙景南 受访者供图

  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今日开幕。针对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近年来中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重发,人口集中、建筑密集、经济要素聚集的大城市,如何增强抵御和防范极端天气的能力?全国人大代表、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首席技术专家孙景南建议:进一步提升大城市抵御和防范极端天气的能力。

  孙景南关于进一步提升大城市抵御和防范极端天气能力的建议具体包括:提升大城市极端天气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加强大城市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健全大城市气象灾害防御组织体系;完善大城市气象灾害预警应急联动机制;提高社会公众防灾减灾意识等。

  据应急管理部发布的2021年全国自然灾害基本情况显示,2021年内地自然灾害形势复杂严峻,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多发。

  2021年,内地多地出现大风、龙卷风、暴雨等极端天气,特别是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不仅造成严重的城市内涝、河流洪水、山体滑坡、交通受阻、电力通讯中断等直接影响,还造成物流瘫痪、地铁漫灌等次生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孙景南认为,大城市是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活动的中心。由于大城市人口集中、建筑密集、经济要素聚集,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系统密切交织,对天气气候的影响更加敏感。不断提高大城市抵御和防范极端天气能力,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要求。

  应对极端天气,当然不能仅仅靠预报,健全大城市气象灾害防御组织体系,完善气象灾害预警应急联动机制同样必不可少。孙景南建议,出台完善气象灾害防御法规规章和文件,建立健全以预警信号为先导,具有法律约束力的部门应急联动机制和社会响应机制。重点建立基于重大气象灾害红色预警信号高风险区域、高敏感行业、高危人群的自动停工停业停课机制。

  孙景南还同时建议:完成大城市主要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形成城市气象灾害风险地图,以及各类风险点、隐患点及其致灾阈值清单、应急责任人预警服务对象清单。

  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同样需要提高。将气象灾害防御知识纳入各级综合科普体系,以及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融入中小学义务教育体系,持续提升气象科普普及率。并充分发挥政府、社会、新闻媒体等力量,采用多种方式,推进防灾避险、自救互救等应急救援知识进企业、进学校、进家庭,提高全社会风险防范意识和灾害应对能力。


责任编辑:郭晓妍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