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上午,有幸列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开幕会,聆听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李克强总理的报告与以往一样,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2021年工作回顾,第二部分是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第三部分是2022年政府工作任务。这是政府每年的“成绩单”,也是新一年的“集结号”,虽然篇幅与以往差不多,但是总理用的是简本,“跳跃性”的选读,将时间大大压缩了。
作为“教育党”──中国民主促进会的委员,我自然特别关注教育文化方面的内容。今年教育的内容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篇幅明显超过往年。在工作回顾部分提到,2021年加大了农村义务教育薄弱环节建设力度,提高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补助标准,3700多万学生受益;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等内容。这些都显示了我们在推进教育公平方面实实在在的工作。
在今年重点工作中,强调了要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和质量提升的总原则,提出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和城乡一体化。提出要按照常住人口配置教育资源,加强乡村教师定向培养,多渠道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继续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减负工作,办好特殊教育、继续教育等。
报告注重进一步扎实地推进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尤其是最后那句话,“我国有2.9亿在校学生,要坚持把教育这个关乎千家万户和中华民族未来的大事办好”,很温暖,也很有力量。
在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民主党派意见的阶段,我们提的许多意见被采纳,如明确把“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再一次正式写入报告等。我一直认为,阅读是教育最基础、最关键、最重要的事情,阅读公平是教育公平的基础,所以20年来,我也一直呼吁建立国家阅读节,建设书香中国,为教育发展奠基,为共同富裕夯实精神基础。
(朱永新,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新教育实验发起人)